十月二十大朝。
兴德帝歪在龙椅上,看着殿上诸臣面色萎靡、晕晕欲睡的模样,心中的不满不断升级,脸上却要故作一片平静。
——自大乱后,朝堂上的臣子被杀了大半,即便这些年尽力拔擢,仍旧有着不小的官吏缺口,朝堂上损失不起官员,兴德帝即便心里再窝火,看着稀疏的官员数量也只能暂时压下火气,神色淡淡的退朝回内宫。
“乐元,去一趟御史府,问问章左这几日朝中有何事发生。百官竟然都一副精力不济的样子。”兴德帝微皱着眉,一面批阅奏章,一面吩咐。
贴身伺候兴德帝多年的乐元躬身轻声提醒:“陛下,章大夫已经告老,您安排他做燕王内史,归乡辅佐藩王去了。”
兴德帝恍惚的抬起头,看了乐元半晌才点点头,失笑道:“用惯了章左,心里舍不得让他告老,朕这三个不成器的儿子果然是孽债,没给朕分忧解难不说,反倒把朕得用的臣子带走了许多。哎,朕记得如今提拔上来的御史大夫是荀治,让他立刻来大书房吧。”
“是。”乐元应声而退。
大书房外伺候的人得到乐元传话,立刻带着皇命驱车前往御史府,可当他们到达御史府外,却发觉御史府大门紧锁,丝毫看不出往日忙碌的模样,紧闭的的大门外只有几名甲士漫不经心的唠着闲嗑。
前来传召御史大夫的寺人只能上前询问:“御史大人何在?奴婢奉陛下旨意,宣荀大夫入宫问话。”
被问话的甲士一听“奉召”二字,脸上飞快闪过一丝惧怕的神色,但这一丝恐惧转瞬即逝。
甲士霎时笑开,指着京城东面回答:“寺人怕是忘了,两日前韩廷尉寿宴,摆三日流水席,朝中官员纷纷前往。今日是最后一日,下了大朝,官员们又赶去韩廷尉府上吃酒宴乐去了。”
寺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客套的回应:“多谢您,奴婢指责所在,先走一步,去韩廷尉府上寻荀大夫。”
语毕,寺人转身重回车厢里,马车向着廷尉府而去,待过了一条巷子,一名护卫悄悄脱离车队,飞奔回到咸阳宫报告情况。
廷尉府的酒宴已经进行到第三天了,到场的官员即便最开始略显拘束,此时也彻底放开了手脚高谈阔论,他们中不少抱着廷尉府中养着的歌舞伎调笑不止,甚至有些已经醉倒在席间。
韩昭是个好热闹的性子,在自己寿宴上颇有些言行无忌,听闻宫中出来的寺人找荀治,大着舌头边笑边说:“陛下最重情谊!大乱之后,我父为陛下撑起朝堂,如今我居于廷尉宝座,妹妹统掌后宫大小适宜。只要陛下不忘记韩氏的功劳,每日的辛苦算什么?”
官员们都知道韩氏一门煊煊赫赫,闻言上前齐声庆贺,祝酒词不要钱的砸在韩昭面前,没多一会韩昭便彻底醉了,笑闹之言越发无所顾忌。
荀治正欲与他辞别,恰巧听到这番话,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他看了看身侧低眉顺眼的寺人这时候微微抿着嘴唇一言不发,最终,荀治什么话都没说,直接跟随寺人前往宫中。
咸阳宫大书房中,兴德帝捂着胸口轻轻咳嗽几声,看着跪在脚下将寺人和御史府甲士对话一五一十复述的甲士点点头,挥手让他退下。
兴德帝眯起眼睛看着窗外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跌下枝头、落尽泥土里,最终被负责洒扫的寺人清理干净,他嘴角慢慢勾起森冷的笑容,但这笑容没有任何情绪,仿佛他将要处理的只是一件小事。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荀治终于在通报后被乐元引入大书房中。
荀治额头冒着汗水,官服有些凌乱,身上仍旧有着宴饮后浓郁的酒气,这幅不同以往落拓的模样让人一看便知他之前做了什么事情。
兴德帝瞥了荀治一眼,微微阖上眼,挥手让侍中继续念奏章,不必搭理荀治。
荀治这才发觉本应该早就等急了的兴德帝表现得太平静,这让荀治心里七上八下的,越发有种山雨欲来的忐忑感。
荀治受不住压力,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终于跪在地上。
兴德帝这才重新睁开眼,他随手点了身前一块位置,荀治急趋上前,端坐在此处,视线紧盯着兴德帝,试图从他脸上分辨出情绪。
不等兴德帝开口,荀治已经飞快的请罪:“臣身为御史大夫却在白日饮酒作乐,请陛下责罚。”
兴德帝像是听见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似的低笑出声,笑到最后忍不住肺中闷痒再次咳嗽起来,乐元马上将一杯温度适宜的煎茶送到兴德帝嘴边服侍他饮下。
“荀治啊,朕从不知道你与韩廷尉私交不错。”说完这句话,兴德帝从乐元手中接过杯子,再抿了一口茶水,露出点享受的表情,直接把荀治晾在一旁,对着乐元问道,“又是姜氏的偏方?看着不起眼,但这冰凉凉的味儿,喝起来还挺顺口的。”
“姜夫人早吩咐过薄荷叶子煮久了反而没味道,让奴婢小心着别忘记了。这次水开之后,奴婢才把薄荷叶下进去。茶水房还有一壶,奴婢给陛下填茶?”姜夫人事事都能让兴德帝舒心,类似的小事儿乐元很愿意听姜夫人的,也不介意为她在兴德帝面前说几句好听的。
兴德帝将茶杯抛给乐元点了点头,却依旧没再对荀治说第二句话。
可兴德帝不在乎,荀治却吓得背后全被冷汗浸湿,他忍不住解释起来:“臣绝没忘记陛下的知遇之恩,对陛下一片忠心!陛下重用韩氏族人,韩廷尉今年四十整寿,臣自然要对韩廷尉恭敬,绝非有意怠慢陛下。”
乐元已经捧着薄荷茶回来,兴德帝像是没听到荀治说了什么似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