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都是那样的浪漫,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但物是人非,当事人的心情已经发生的质的变化。
看着这一切,辛平黯然泪下。
“大姐,不是去参加婚礼吗?”司机在后视镜里看到了坐在后排座位上的女乘客怪异的表情,不解地问道。
“噢。”辛平含糊地答着。
“是初恋情人的婚礼吧?”司机见辛平并不反感他的说话,就又问道。
“啊?啊不。”
“可是你很伤感。”
辛平没有回答。依旧望着那对新人,和辛平的父母合影拍照、和朋友们合影拍照。看王天舒看似羞涩、又似幸福的笑容,辛平的心情难过而复杂。
“我们走吧。”见那对新人上了车,她叫司机将车驶离了人群。
“现在,我们上哪儿?”司机问。
“火车站。”她回答的非常干脆。语气带着坚定,恢复了她淡定的神情。
常说那个年代出生的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实,较之其它时期出生的人们,这样的一个群体,只是经历的更多罢了。
样板戏的旋律与色彩,是他们童年世界里唯一的缤纷!青少年时偶尔能看到《青春之歌》、《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放到课本的包装下,或是夜深人静的被窝里伴着手电筒的灯光、或是上课的时候伴着随时被发现的心跳读完的。
后来他们怀着对现实的一种懵懂,在《大众电影》等少的可那山,依旧可怜的几本杂志里徜徉,吸吮着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寻觅着她在少的可怜的小说里读不到的、看不到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俊男美女、、、终于,好运还是光顾了他们。
恢复高考了!
第一批成员他们赶上了高考,命运改写了。终于,对于这样的群体,有了不一样的历史。
辛平,她是这样一个群体里的一分子。
她与她的这一个群体,成了那个年代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
只是与大多数的同龄人不同,辛平有比别人更多的读书机会。她家的床下,几个破旧的木箱里,放着的几乎全是泛了黄的旧书。她的妈妈是一个书迷,结婚以后还读了两年的书,特别是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情有独钟,有好些故事她能从头讲下来。那是因为爸爸的祖上是一个大家族,爷爷因为吸食大烟使家道破落,也使自己双目失明。但他又是一个有文化的商人,双目失明的寂寞让他无法忍受。所以,让儿娶妻,并不是让她生儿育女、传承血脉,而是让她上学识字,目的是给他读书。就这样,辛平的妈妈进了婆家的门,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公公读书,这样的情景维持了四五年的光景,对妈妈生产了很大的影响,读书也就成了妈妈一生的爱好。辛平的童年记忆里,礼拜天的早晨,妈妈总是躺在床上给全家讲故事,那情景十分清晰。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辛平都是首先从妈妈那儿听到的。受到父母的影响,辛平也喜欢读书。不仅如此,家里的藏书也给辛平创造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和条件。而且,父母从不阻止辛平看书,即使是通宵达旦,他们也视若无睹,从不加以阻止。**、林道静,让她感动,亚瑟,也让她充满了遐想,保尔更让她产生了英雄主义情愫。古典小说的静美和外国小说的浪漫,都给她提供了很多同龄人无法得到的精神营养,让她懂得了观察、懂得了思索、懂得了欣赏。
要高考了,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自己一定要上大学!从此,晨曦的街边树林中,多了一个读书女孩儿的身影;繁星闪烁的深夜,多了一个亮灯的窗口。十几个月的奋斗,终于她考上了大学,尽管那是一所她并不倾心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