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卷 亢龙有悔 第一百九十一章 前所未有 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四,全部的国民经济与局部的上市公司经济与股市的不对称性也会促成二者之间的背离例如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包括私营企业privatesector与政府机构publicsector两大类别前者约占经济的70%,即上市公司只创造了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剩余部分则来自于政府机构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总能准确反映整个的国民经济当企业与政府的行为趋同时,股市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当二者离散时,其间的差异也不可避免

    过去三年的风云变幻即为明证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业因库存积压和生产能力过剩而处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联邦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在急剧扩张,用以反恐和刺激经济成长其结果就使得政府投资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这集中反映在联邦政府从巨额盈余到巨额赤字的急剧转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长与私营企业的来重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铸成了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强烈反差经济的温和成长主要来源于生产总值中由政府投资所创造、而上市公司无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来的经济成长只是某种虚幻的假象,它掩盖了众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与悲凉这种经济与股市间的不对称性在中国为显著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政府投资在过去与年中主导了经济的高成长,但众多上市公司却未必能够从中直接受益据估计,目前非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上升可是它们在股市中所占有的份额尚不足股市总值的10%也就是说经济成长多的是依赖于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国有企业、而并非来源于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相对国民经济而言就缺乏足够地覆盖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难以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手段来推动收益增长:服务业通过提高价格,制造业则依靠降低成本这就导致了价格的变向分化:汽车价格的下降与保险费用的上涨;家具价格的下降与维修费用地上涨;鞋帽价格的下降与球赛门票地上涨;玩具价格的下降与托儿费用的上涨;餐具价格的下降与餐饮价格的上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制造业价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务业费用的上涨既同时增加了两类没类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货膨胀滋生的隐忧,可谓是一种“奇妙地和谐”那么制造业何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将产品生产转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条件好的中国大陆因此中国在经济危难中拯救了众多的美国公司,成全了美国制造业的转型与重组,对当前美国经济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经济越是不景气,公司削减成本的压力就越大迁往中国的公司也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地阴影非但没有笼罩到中国大陆,反倒是加了外国资本向中国的转移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地发展这种通过资本转移来降低成本的经营策略使众多美国公司在经济萧条的漩涡中幸免于难,也使其股票在美国股市中获得了一丝慰藉和一线生机然而过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这些不之客的来临恐怕只是在其身边添加了一个具竞争力与威协性的庞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够亲身贪图到它们所带来地资金、技术、或市场上地优势因此,随着资本技术与产品制造向中国的转移,生产成本地降低会使外资公司在本国股市中的所得远远过中国上市公司在中国股市中获取的利益换言之,外资投入所带动的那部分经济增长未必会使中国上市公司乃至中国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间并无等号、或者约等号的关系因此,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政府投资和外国资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够敦促中国股市的上涨若用统计学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经济增长是股市上扬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关键还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国民经济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构建的传输机制能否正常运作这就是国民经济、公司盈利、股票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所在其五,枯燥的经济数据与敏感的投资心理经济数据通常只为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所关注,平民百姓并不了解或关心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而且即使经济多长或少长了一个百分点人们往往也无所察觉然而,股市却与他们的财富和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股市变化的警觉十分敏感自1790年费城股票交易所诞生以来,证券文化与股市传统在美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会化与大众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给投资者带来刻骨铭心之痛也就不足为奇了

    投资者在牛市时通常会将经济数据忘之脑后,将投资风险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学说也会应运而生,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可一旦熊市降临人们便会对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影像反差感慨万分当人们纷纷怨股市在过去三年中未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时他们似乎早已忘却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带给过他们多少温馨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遥想九十年代后期,有谁关切、甚至在意经济的成长步幅?投资者就像股市一样扬起了高傲的头颅试问美国经济何曾有过那斯达克指数在1999年时高达86%的年成长率?所以,投资者在股市越经济时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滞后时却又清醒了”

    赵百川道:“那我们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

    林洛道:“就投资心理学来说,“记忆固化”是金融投资中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资者的记忆凝固、硬化,总把股市的历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脑皮层深处,将其铸为恒定不变的坐标轴和参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投资者通常都会领悟到投资理念的陶冶与凝练并从心底萌生一种如梦初醒之感但记忆固化却阻断了人们反思、追索地思维通道其实记忆固化并非奇之事,唐代诗人元积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不朽绝句处理感情之事是否应当如此,我们姑且不论,但就投资而言,它却是大忌之一

    首先记忆固化曾无情扭曲投资者的逻辑思维与市场判别如果你把思绪和视野凝聚和锁定在股市的历史峰值上,并总是以此为度量衡来判定股市价位的高低那么你就会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观、准确的判断能力殊不知,顶峰时地股市或许只不过是泡沫期的病态和错觉,暴跌时分寸是其归真反璞地开始只有历尽沧桑才能还其本来面目,才能回归于其应有的合理价位试问,就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而言,究竟是当年的5000点过高了呢,还是今天的1850点太低了?

    其次,记忆固化会使得投资者无法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公司盈利、投资气氛、市场环境来随时调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他们耿耿于怀的总是今天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依旧从其顶峰暴挫了65%,而不是今年以来它已经上扬了38%,或是已从去年十月九日的深谷飙涨了65%所以他们将会依据股市地历史印迹运筹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资决策试想,如果纳斯达克指数从1971年2月5日一路和缓走来,从未经历过500点的历史高峰,那么今天有谁会去留恋它三年前放远的脚步声?又有谁会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辉煌?人们都会为其三十年来平均942%的年增长率而欢欣鼓舞

    股市与经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析了理性经济与感性股市的矛盾与冲突之后,有人会问那么股市究竟是不是经济地晴雨表呢?答案很简单,既是也不是从理论上讲是,就现实而言可能不是;从长期来论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时候是,在其它时候则可能不是而且是与不是,同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并无任何直接或必然地联系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就是这样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既明且暗、欲断又连

    在中国也不例外经济与股市间的离散处处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迹在经济稳定高成长的同时诸多因素却使得股市显现出剧烈地波动性和浓重地情绪化色彩众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与经济成长严重脱节或明显滞后这就使得人们对公司未来地收益展望不像对宏观经济前景那样乐观、自信同时上市公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极其有限,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所以“经股背离”虽然在中国存在,但却不是中国的特色同时,美国股市曾经连续二十三年落后于经济成长,而中国股市到目前还只有十三年的历史因此任何结论或推测都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我这样说不是要为中国股市的边缘化讨论指点迷津,也不是要为某些误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图揭示股市运行中若干不以投资者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既不是亦步亦趋、难解难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渐行渐远,而是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经济成长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恩恩怨怨向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即股市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趋势

    第一,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股市可能会展现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时而楚楚动人,时而郁郁寡欢,因为市场气氛与投资情绪对于股市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投资者不能根据经济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或预测股市的短期行为,否则就会落入股市陷阱,无论你是股市的观潮客,还是股市的弄潮儿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毋宁说它是投资气氛与股民心情地晴雨表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近几年来,“行为投资”学说behavioralfinne会在美国金融学术界中风起云涌、大行其道,与传统的主流“有效市场”理论marketeffiy并驾齐驱、难分伯仲

    第二,就长期趋势而言,股市运动虽然会偏离经济成长于一时,但却无法脱经济成长于永远经济成长与股市运动具有一致性即所谓的“经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内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误导,但最终仍要受制于经济成长的约束如果说“叶落归根”的话那么经济成长就是股票市场地根基所在缺乏经济成长的依托与支撑,股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时地热情与行动只会伴随着泡沫的破裂而烟消云散正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当然,长期究竟是多长,无人知晓诗人墨客们昨天在默诵着三毛的远行绝句:“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投资者们今天也在翘首向长天索问:“长期有多长,谁能告诉我”?

    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中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图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划出了二者之间那种维妙维肖、若即若离的互动关系从这一点上讲,不存在发达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