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眼里的叶挺,与叶挺舌战蒋介石的“点验”官。

    中国堪称高级学府的北京大学美丽的校园里,在杨柳依依、一泓绿水摇篮似的荡漾着阳光的未名湖畔,矗立着一块一米高的长方形石碑,石碑上竟镌刻着一个大鼻子美国人的名字: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一个大鼻子美国人为何能得天独厚地占领这样的风水宝地?他有什么独领风骚之处?

    原因是这个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一个贫苦家庭的名叫斯诺的美国人,自1930年以后遍访了中国的主要城市,目睹中国波诡云谲的政治风云。1931年,“九·一八”事变,斯诺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关东军炮击沈阳和侵占吉林及黑龙江的情景,也领略了蒋介石命令东北军“绝对不能抵抗”并撤至山海关以内的狼狈景象,1932年发生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斯诺也亲眼目睹,使这位多思又“好管闲事”的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的命运从脑里子甩出一连串忧虑的问号。1936年他涉险到达刚刚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北立足不到一年的红军部队,与雄才大略的毛**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并在红军部队和找有关人士反复采访后,以激动不已的心情通宵达旦地写作并出版了一本《红星照中国》(中译本为掩护出版定名为《西行漫记》),向世界道出了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延安,而中国革命的前途在红军部队,在于有毛**、朱德、周恩来等一大批出……越的共产***人。

    毛**高兴地说:是这个大鼻子的美国年轻人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红军,介绍了共产党,介绍了中国革命。埃德加·斯诺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好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这个被毛**称为是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的大鼻子美国人斯诺,当年就追踪采访过叶挺。

    这时正在改编新四军的叶挺忙碌得脚后跟不沾地。军务纷繁,百事待举。

    新四军的编制和干部任命问题,与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没完没了的扯皮。最后,批准新四军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四个游击支队,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别担任以上四个游击支队的司令。但是,对于项英任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任新四军参谋长,周子昆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南京方面的蒋介石就是不松口。最后,叶挺经过给从上海退逃后被蒋介石委以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卫戍总司令和湖北省主席的陈诚,以及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并管辖新四军所在地区的顾祝同接连写了几封措词严厉的信,总算得到了解决。

    可是,关于新四军的军费问题,尽管叶挺不遗余力地奔走,可谓动用了十八般武艺,方由原来国民党军政部预定的6万元增加到9万元,虽小有改观,但离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你呀,这阵子嘴上都磨掉一层皮。”叶挺的爱妻李秀文看着每天回来后疲惫不堪的丈夫,心疼地说,脸上泛起一缕忧虑的云翳。

    “这叫好事多磨,谁叫我立志献身革命哩。”叶挺坦然一笑。

    “恐怕你再找国民党方面争取可能性也不会太大了。”李秀文给叶挺沏了杯酽茶,为的是叫他提提精神,缓解一下疲劳。这也是叶挺的习惯。

    叶挺感激地接过茶杯,一连呷了几口,安慰她说:“有志者事竟成,天下的事都是人办的。我想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方面公开向国民党诉诸困难,一方面抽出身来去广州和港澳地区找找老朋友筹措些枪支物资,你看如何?”

    “我看是个好主意。”

    “那我即日出发。”

    “我与你同行。”

    “那是自然,夫倡妻随嘛!”

    “你就是个乐天派,看你都忙成这个样子了,还有心思开玩笑。”李秀文脸上灿若彩霞。

    就这样,叶挺偕妻子李秀文先到了广州筹措一些军用物资,又马不停蹄地来到**。

    叶挺刚刚到达**的下榻处,一个高个子的年轻美国人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自报家门地称自己名叫埃德加·斯诺,是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听说叶挺前不久访问过延安,见到了毛**,又到了南京,见到了蒋介石,根据国共两党的任命担任新四军军长,特地从广州赶来采访他。

    “啊,斯诺先生,久仰大名,请坐。”叶挺已经听说有个名叫斯诺的美国记者到延安采访后写了一本《红星照中国》的书,轰动了美利坚合众国,不久改名为中译本的《西行漫记》又轰动了延安革命根据地,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民党统治区传播。一个外国记者具有如此敏锐的政治触觉和分析及预见能力,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尽管叶挺很忙,也很累,还是欣然表示接受他的采访。

    “叶将军,听说你在柏林学习工作过,那德语一定讲得不错了?”

    机敏的斯诺坐下后,见身穿青灰色西装上衣,黄呢子军裤,脚上是一双擦得锃亮的黑皮鞋的叶挺,手里拿着他那支据说戳在地上能当坐椅、一按机关抽出来是把锋利宝剑的手杖,显得威武而剽悍,先绕开敏感的话题,以使谈话气氛轻松下来。

    “斯诺先生的确是位著名记者,连我的家底都翻腾了个过儿。”叶挺微微一笑,“我在军校学习时,选修的就是德语,在柏林几年,德语应该说已不是障碍。怎么,斯诺先生要我用德语回答问题?”

    “不不不,我不过是随便问问,叶将军当然是应该使用国语了。”斯诺连忙摆手,心里话,这个叶挺不仅是个勇猛的战将,还是个出色的外交家,反映问题非常敏锐。因为接受外国记者采访,使用本国语言,不仅是个礼仪问题,更重要的是代表着祖国的尊严。

    “那就请斯诺先生开门见山地提问题吧。”叶挺礼貌地做了“请”的手势。

    “叶将军,我再请问一句,我是不是你到**第一个接受采访的记者?”斯诺出于职业习惯又问了一句。

    “对。要不刚才我怎么称斯诺先生是著名的记者哩,声名遐迩,果然不凡,你比一般记者更懂得首家新闻的价值。”叶挺又微微一笑,“请喝茶。”

    “叶将军,我希望我们的交谈开诚布公。”

    “放心,斯诺先生,不管你问什么,我都据实相告。”

    “请问你在改编新四军中感到最难的是什么?”

    “目前,感到最难的是如何尽快保障新四军官兵担负起抗日任务。”

    “你认为,蒋介石先生会把新四军调防到抗日第一线么?”

    “新四军是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正规的革命军开展游击战争,这不仅是这支部队的特点决定的,也是蒋委员长希望的。”

    “现在国民党南京**不少机构已转移到汉口,据说,汉口的和平空气很浓,你刚从汉口过来,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现在日本侵略军不仅已经霸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和华北大片地区,最近又攻陷上海,目前正要向南京进攻,在这民族危难的时候,凡是不甘当儿皇帝的政党和具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对于侵略者只能是举起战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