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哦,太子此话当真?”
“父皇,兴国对儿臣报以兄弟之情,儿臣对兴国还以兄长之谊。儿臣不疑有他。请父皇明断。”
“好,你的心思朕已知晓。众卿,方才太子之言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互相看看,大部分不明白太子的心思。从表面上看,太子是在帮着辽王,辽王想去哪就藩太子就帮着他去哪就藩,真是兄友弟恭这是好事啊。只有李乘风、陈九龄和赵延陵等有数几人明白太子的打算。当然隆盛帝心里也很清楚。
“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辽王有功于国,有功必赏,臣请陛下改封辽王为辽东王,总览辽东军政大事。”
赵延陵语出惊人,按说亲王就藩无召不可擅离封地,更不要说总览封地军政大事了。难道说赵延陵想让辽王裂土封疆,让辽东成为国中之国?
这个先例不是没有。前秦立国之时就是这样大封诸侯国,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那就是个小皇帝。但是后患却是无穷的,秦三世之所以灭国除了他本身的原因,和裂土封疆这种制度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众臣都猜不透赵延陵到底是怎么想的。
隆盛帝托着下巴沉思半晌,慢慢说了一句:“准。”
众臣更是大惊,这就准了。这是要干什么,分明是把辽王架在火上烤哇。要知道权力是最动人心的,一旦拥有了权力,那就再也舍不得放弃了。就算是再没有野心的人,在权力的诱惑下恐怕也会生出野心。百官面面相觑隆盛帝的决断太过惊人了。
“陛下,辽东王总览辽东军政大事,那东路军是否也归其节制,请陛下明示。”涉及到东路军的归属问题兵部尚书黄埔嵩不得不提醒隆盛帝。
“准辽东王就地征召东夷库班两族青壮,组建辽东军,规模与东路军持平,待辽东军组建完毕,令东路军返回京城驻地各归建制。”也就是说今后辽东边防全部交给辽东军负责,包括震慑东戎呼毕勒的任务也一并承担。
“陛下,东戎大可汗呼毕勒已经接受我朝册封,昨日东戎国师、大祭司穆伦已经率领使团来到奉天进驻国使馆等待陛下召见。”温敬酒突然补充了一句。
隆盛帝赞赏的看了一眼温敬酒。温敬酒这是在提醒隆盛帝辽东面对的是东戎,这是一个和北戎不太一样的势力,就目前得到的情报看,东戎已经初具一个国家的雏形,和北戎松散的以军为主的国家形式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说东戎是缩小版的大燕也不为过,只不过东戎的一系列变化还处在磨合期适应期还没有显现出真正的作用。但这也足以让大燕重视了。更何况辽东王和东戎大可汗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猜测。温敬酒之所以这样问就是提醒隆盛帝避免再出现晋王和宁王那样勾结外敌的情况。
“传旨,召东路军主帅高桂献及东路军各军主将回京述职。召北方军团主帅司马炎,镇北军主将燕翔及北方军团各军主将回京议事。东路军将士可分期回京探亲。北方战事未歇,北方军团将士暂不准探亲,着兵部重赏北方军团将士。由太子待朕巡视边州犒赏三军,与将士们共度佳节。”
“召辽东王即刻回京述职。”
众臣心中暗暗揣测,难道说陛下把太子发配边州了?要让太子在军中过年?着看着也不像啊,太子也没做什么让陛下恼怒的事情啊。众臣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帝王之心还是不要妄加揣测了。
隆盛帝的书房内,隆盛帝冷冷的看着龙兴云。
“太子,能给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说实话。”
“父皇,儿臣只想知道,兴国的目的是什么?”
“嗯,是实话,起来吧。”
“谢父皇。父皇儿臣知道您心里不高兴,但儿臣不仅是您的儿子还是大燕的储君,儿臣不予许有一点危及大燕安慰的因素存在,父皇还记得您在忠魂祠内皇祖父像前对儿臣说过的话吗,儿臣一刻也没敢忘。父皇,儿臣只想完成皇祖父的遗愿,给我大燕百姓一个强大安定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儿臣不希望有一丝一毫的阻碍,哪怕是潜在的也不行,这就是儿臣所思所想,如有不妥之处,请父皇责罚。”
龙兴云跪拜在隆盛帝脚下再不言语。吴痕看着这对父子眼里满是担忧的神色。隆盛帝双手扶起龙兴云,轻轻擦干他脸上的泪水,紧紧地把龙兴云抱在怀里。
“兴云,将来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说的是如果,父亲求你给他留条活路。”
“父亲,您不要这么说,儿子心里疼。儿子很羡慕燕翔,很羡慕燕翔有一帮肝胆相照的兄弟,很羡慕他们的兄弟情谊。父亲,自从儿子当了太子,弟弟们和我越来越疏远了,父亲,是儿子做的不好吗?是儿子不配做他们的大哥吗?儿子有时候想要是父亲不会老,儿子不会长大该有多好。父亲,您知道儿子的苦衷吗?”
“我知道,我知道。人人都羡慕帝王一言九鼎,可有谁知道,帝王内心的辛酸,我们父子就是这世界上最苦楚的父子。兴云,为父为了让你干干净净的登上帝位,为父干什么都心甘情愿,记住你的手上千万不要沾上自己兄弟的血。有些事让为父去做吧。”
“父亲----。”
龙兴云抱着隆盛帝嚎啕痛哭,隆盛帝搂着龙兴云也是满面。这一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在这华丽的宫殿里借着眼泪排解着心中的怨愤。吴痕悄悄走出门外,关上门,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大燕隆盛十七年冬,隆盛帝颁旨改封辽王龙兴国为辽东王,准其之国就藩辽东州。赐辽东王总览辽东军政大权。准其组建辽东军。
同时,太子龙兴云代隆盛帝巡视边州犒赏北方军团和边军将士。这些旨意使得奉天城看似平和的表面之下,涌起了无数暗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