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王龙兴国的奏章的主要意思就是告诉隆盛帝,辽东州现在已经日趋稳定,但毕竟是新收回的国土,民生政事各方面千头万绪,再加上入冬前的移民入辽东的计划已实施大半,移民安置、过冬保障、来年春耕的准备等等事情也很繁琐,现在辽东州的基层官员人手不足,希望隆盛帝能够在明年开春前再选调一些士子前往辽东补充基层官吏的不足。另外还请求隆盛帝准许辽东州在明年开春后单独开始科举在当地选拔有用之才,这样双管齐下,就可以确保辽东稳定。
龙兴国还谈到了东路军的问题。现在辽东除了东路军之外还有各边州选调的三万骑军、三万步军,加上在当地征召的两万新军,辽东州现在实有兵力已经达到八万已经具备了保境戍边的实力,龙兴国想再次征召当地新军,将兵力扩充到十万,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东路军的后顾之忧,而来可以让东路军的将士能够分期分批的回京和家人团聚。
龙兴国的意思是逐步的将东路军的职责移交到辽东军的手里。这样还可以减轻辽东州和辽州的供应负担。同时,龙兴国还向隆盛帝提出了就藩的请求。他在奏章中向隆盛帝表达了自己愿意戍守边疆的心意。
一般来说亲王成年后必须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辽王的封地本来就是辽州,此时辽王提出就藩合情合理。辽王此举还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没有和太子争储的心思,是一心想做一个有建树的卫国戍边的亲王。按制亲王就藩是不能拥有封地军事民政的管辖权的,只是享受封地的收益,说白了就是只拿钱不干活,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规矩,防的就是藩王做大后犯上作乱。
但是辽东州情况不同,辽东州距离大燕路途遥远,消息政令传递极为不便,这样就存在着与朝廷逐渐脱节的可能,的确需要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坐镇。
辽东又是对抗东戎的前沿,驻扎着东路军和辽东军二十多万大军,职能重叠又互不统属,久而久之各种麻烦弊端就会显现出来,的确应该进行整合。所以说辽王此时提出的想法和要求从明面上看,的确是为辽东长治久安考虑,对龙兴国的要求无论是隆盛帝还是文武百官都没有理由反对。
太子龙兴云就更加没有反对的理由了,辽王的态度很明确,不和太子争夺储君之位,只想为大燕戍边,堂堂亲王跑到辽东偏远之地,远离京城这个政治中心,在大家看来真可以算得上是忠心为国,全力支持太子上位,也算得上是当弟弟的恭敬兄长的表率。可是隆盛帝却在这份奏章中嗅出了一丝阴谋的气息。
“兴云,你怎么看这件事?”
“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应和众位大臣和王叔商议,儿臣不便多言。”
“嗯,你是个明理的,父皇这么问你的确让你为难,好吧,召集各部主官和大宗正前来议事。”
泰和宫大殿上众臣云集,一方向隆盛帝奏报近期的朝政事务,另一方面商议对北戎的策略以及辽王请求就藩的事宜。
“陛下,此次东路军东征取得大捷,除了仰仗陛下天威,将士用命之外,辽王殿下居中调配得当也是劳苦功高。老臣以为,辽王此时上书就藩确实是出于一片忠心。辽王殿下多年来一直低调处事,也就是近几年在陛下的准许下才在吏部历练,即便如此也有些用心叵测之人对辽王时有非议,臣以为辽王此举一可安定民心不给小人口实,二是以亲王之尊卫国戍边,巩固我大燕国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我大燕今后开疆拓土树立了一个模板,今后大燕拓土之后的治理均可参照此法而行,所以,臣赞同辽王之国之举。”
说话的是吏部尚书岑务本,这是大燕朝中为数不多的寒门出身的高官之一。平时为官正直,在对待皇子们的明争暗斗的事情上始终保持着中立。今天的一番话不能不说是出于公心,但是有些话却让龙兴云听了不禁暗暗皱眉。龙兴云早就了解到岑务本因为辽王帮助寒门士子的事对辽王抱有好感。在辽王去吏部历练之后,对辽王也是照顾有加。虽说没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但是不得不让龙兴云有所怀疑。岑务本话中的居心叵测的小人指的到底是谁,龙兴云也在暗暗揣测。
礼部尚书温敬酒在一旁看出了太子的表情不对,心中暗暗为岑务本着急。他和岑务本私交不错,知道岑务本是无心之语,但从来都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岑务本刚才的一番话只怕是让太子殿下心中不快。
温敬酒等岑务本说完之后立刻出班奏道:“陛下,太子殿下。岑大人所言有理,辽王殿下自请就藩乃是明理仁义之举,是为陛下分忧也是对太子殿下的恭敬。臣在辽东之时,辽王殿下为确保大军供应,稳地地方百姓殚精竭虑,堪称亲王表率。臣以为辽王殿下可以就藩,方才岑大人所言居心叵测之人的非议,臣想岑大人只是提醒陛下预防这些非议而已并非真有这样的流言,请陛下明断。”
岑务本一下就反映了过来,冷汗顺着后背就流了下来。
“陛下,臣口误臣的意思和温大人的意思是一样的,陛下明断。”
“呵呵,无妨。议政之时当然是想怎说就怎么说,朕不是那听不进忠言的君主,岑爱卿多虑了。辽王自请就藩一事大宗正怎么看?”
中山王龙惠民出班说道:“陛下,按制亲王成年必须就藩,臣弟以为陛下可准辽王就藩辽州监管辽东。”
此话一出,众臣连连点头。暗赞中山王老谋深算,辽州本是辽王封地,辽王自请就藩,那就让他去辽州吧,老老实实呆在那就算辽王手再长也管不到辽东的具体事宜,辽东还是刺史说了算,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将来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现。隆盛帝心中也暗暗赞同中山王的主意。太子龙兴云看了看一旁的太师陈九龄,陈九龄冲他摇了摇头。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嗯,说吧。”
“儿臣以为兴国在辽东劳苦功高,辽东如今百姓安定,政事通顺都是兴国的功劳,兴国在辽东颇受百姓爱戴,儿臣以为父皇可以改封兴国辽东王准其在辽东就藩。”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