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其园为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乡后所建,取“拙者为政”之意。建园时,王献臣曾请著名画家文征明为其设计。王献臣死后,园主人频繁更换。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拙政园与避暑山庄、留园、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建成,占地55000余平方米,开放面积为48000余平方米,是目前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园林。园内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为主景,是以水为中心的,水的面积约占3/5。几乎所有建筑都临水,环水有南轩、远香堂、澄观楼、宜两亭、浮翠阁、枇杷园、见山楼、玲珑馆等轩榭楼阁,并以漏窗、回廊相连,园内山石嶙峋,古木参天,花卉绚丽,绿竹万竿。拙政园,这一大型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松岗、竹坞、曲水之趣,被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其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充分采用了对景和借景等造园艺术,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的风格。
东部原名“归田园居”,是因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面积为2万余平方米,因旧园早已荒芜,现全部为新建的,布局以松林草坪、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有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均为移建,有芙蓉榭、兰雪堂、天泉亭、缀云峰等。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全园精华所在。面积为12000余平方米。其总体布局是以水池为中心的,临水而建有亭台楼榭,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之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的建筑形体不一、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有明代园林质朴、浑厚、疏朗的艺术风格。“远香堂”以荷香喻人品,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与东西两山岛隔池相望,池内遍植荷花,水清澈广阔,山岛上林阴匝地,岛上各建一亭,东为“待霜亭”,西为“雪香云蔚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岸边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位于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自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又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均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位于南部的宅子,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将它分隔,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西部原名“补园”,面积约为8000余平方米,其布局紧凑,水面迂回,亭阁依山傍水而建。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风格为主,但水石部分仍接近于中部景区,曲折、起伏、凌波而过的溪涧、水廊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的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而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一番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乃为扇亭的“与谁同坐轩”,扇面两侧的实墙上开有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则对着“三十六鸳鸯馆”,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则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西部其他建筑还有宜两亭、留听阁、倒影楼、水廊等。
拙政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有“中国园林之母”的美誉。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