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随意的在路上走着,多日阴雨,当时为了保持村里的历史气息而特意保留下来的青石路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的圆润,好看,却没有一丝的湿滑。
这条路是大埔村的主街,一个村子的主街能有多大?严格来说,大埔村也就只有这一条街,大部分房屋都在这条街的两侧。
主街东西走向,也就千多米长,最宽处不到五米,最窄处堪堪能让一头牛搭着两个竹筐走在路中间不会影响到两侧的行人,也仅此而已。
路面由近万块长一米、厚三十厘米、高五十厘米的青色条石竖立铺就,条石表面由当日的匠人用铁钎简单的处理过并凿出整齐的斜槽,不知多少年过去,凹凸的石面已经被磨得光滑,斜槽足以保证人们不会因为湿滑而摔倒。更关键的是,石条下面是一块块方石,方石间隙形成的暗渠足以保证将雨水快速的排到道路两侧预留的水道,然后流到村外的小溪中。
这里是大埔村的留下的历史记忆,为了保持大埔村的原来风貌,周昊宁可在村外新开一条道路通往仙人湖也没对这条街做任何改动,要的就是这条石板路的古朴、沧桑。
街道里稍稍有些清冷,周昊走到村长家正想进入时,便听到村长的大嗓门在吆喝着。
“周先生说了,村子的建筑只是个新鲜,咱们滇省到处都是差不多的村子。村里的手织布、土法酿酒、酸菜、土陶器才是咱们村里的魂。特别是织布,家家户户的老娘们都抓紧些,别总是看着外面衣服上的花好看就胡乱的改花样,周先生说了,城里人图的就是原滋原味的民族风,就按各族传下来的样式做……手艺不过关的抓紧练练,朝廷台的摄制组拍完外景就要拍这些东西了……”
周昊笑了笑没有进去反而转身就走。
正如杨哲说的,周昊一直觉得游客来滇省旅游,除了能够欣赏到少数民族的歌舞外,更希望能够亲身感受到少数民族独有的生活状态。可现实的矛盾却是游客希望深入村民家庭却又无法接受村民家的生活起居条件,而村民刻意修缮过的客房却又失去了民宿的味道,结果大部分游客只能匆匆的进行一日游,根本无法静下心、细细的品味几百年民族村寨的日常味道,反而失去了来滇省旅游的初衷。
大埔村可以做到这一点。
完全按照民族特色修建的房屋,现代化的设施全部隐入了墙内、暗处,甚至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民族风情,不仅仅楼外包裹了一层竹子,房间里也用竹子重新做了一层壳,里面的家具也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各民族的特色,甚至走在竹子地板上也能听到咯咯吱吱的声音,而中间的砖泥结构既能隔热挡风又无蚊虫困扰,大埔村的民居一定能够成为大埔市旅游中的一颗明珠。
至于杨哲说的那些,属于人文层面上的消费项目。
一块苗家的绣娘亲手纺织的土布,用天然植物颜料蜡染出的土布做成的窗帘、床单甚至长裙,想要么?
风格古朴、入手厚重的古法制成的陶器要不要带回去做个饰品,如果想亲手制作也可以啊?
酸菜好吃么?好吃就多吃点,如果有兴趣可以跟着我做酸菜?
在大埔村,所有的生活、工作都是要主动邀请游客参与的。周昊告诉杨哲,一定要带着游客参与到真正的家常而非事先排练过的节目,不要担心自己的手艺被游客学走,真正的味道是这山、这水赋予大埔村的,游客带走的是对这面的眷恋,他还会回来的,因为他的心丢在这里了!
现在看来,杨哲做的不错,大埔村村民们也确实用心准备了。
街尾,几架航拍器发出一阵阵嗡嗡的声音,或悬停、或盘旋或快速的在屋檐树梢掠过,水益拿着话筒,一本正经的站在一台摄像机前说着台词。这是红宫的命令,要借着国务卿的访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