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愣了愣,方相视笑了起来。
抬手擦擦眼角,韩笙点头道:“你当初跟你父母在任上是何情形我倒是不大清楚,不过在京中……倒也遇上过不少这样儿的。”
白安珩点点头,这类人倒是有不少,都是那些出生不大好,有些途径能识得官宦人家子弟,便想结识多些门路的。只是……“这位宋探花倒是有些手段。”
同是搭话结识,却并不招人厌恶,说话时也是一派和气,叫人如沐春风。
“那是自然,风流探花之名在京中也不是白传的。”韩笙虽对那些风月场所不甚熟悉,但往日中世家好友交际时却也会接触一二,自然听过那些个姐儿们对宋探花的赞誉之言。
——————
韩家二小姐要出门子,已经到了六月中旬了,该预备的早就预备好了。今年要一连办上三回喜事,两嫁一娶,三人的好日子挨得极近,倒是不能指望让还没进门子的二嫂子帮忙,不过好在,六月十二日,从任上急忙忙赶回来的大嫂水氏便赶到了京城。
韩筃、韩筣、韩筌三个,再加上韩筝全都陪在姜氏这里。没一会儿就听见前面报——“二爷接大奶奶回来了。”
几个小的连忙站了起来,就见一个面如玉盘体态丰盈的女子走了进来,手里面还牵着个三岁大的男孩儿,后头奶妈怀里还抱着个正睡着的胖小子。
“见过母亲、妹妹们,还望母亲恕罪,媳妇来迟了。”一进门儿,水氏便笑着谢罪行礼。
姜氏忙让韩筃几个扶她起来,自己也站了起来:“你才出了月子又要往这里赶,哪里来的罪过?我还怕你自己养不好,再累着你呢。”
水氏起身笑道:“母亲瞧瞧我这样子?吃的这么壮,哪里就养不回来了?这小子可比他哥哥省心多了,没让我受多少罪呢。”
姜氏闻声连忙拉过长孙韩沣看了看,小胳膊小腿极圆润,长得也是虎头虎脑的,再接过襁褓里才刚四五个月大的小孙子,脸上笑意止也止不住,口中还埋怨道:“不是让你不必带他过来了?才几个月,路上又颠簸。”
“大爷也想让你早点儿看看他呢,还同我交代,让老爷给他取个好名字呢。”
这话说得姜氏更是止不住的笑:“听说你们又生了个儿子,他都快把那书房里的书翻烂了,选了好几个字出来。”
把婆婆哄高兴了,水氏方笑着看几韩筃几个,把两个大的一手拉了一个,叹道:“都是大姑娘了,我们走的那会儿才多高?一眨眼,你们都该出门子了。”说着,忙让身后跟着的丫鬟们取了表礼来,“等回头嫂子再给你们添妆。”
两人忙谢过:“为了我们的事儿,还要辛苦嫂子。”
“哪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都是一家人!”
说罢,又看向韩筌,笑着对姜氏道:“我怀老二的时候还盼着是个女儿呢,这会儿只好看着妹妹们解解馋了。”
姜氏抱着小孙子坐回椅子上,又叫人取点心给大孙子吃,一听这话,便又笑了起来:“你才多大的人?以后想生几个不成?多几生回,总能有个女儿的。”
韩筝跟自己的大侄子、才三岁的韩沣大不了多少,先是看着新鲜,两个小的只是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还不大好意思说话儿。后来,一人给了两块儿点心,这两个小子就大的拉着小的跑到后头园子里去了。
至于最小的那个,姜氏抱了半天,在她身上留了一泡童子尿后,便被下人们连忙抱走了。
“你们的屋子收拾出来了,还是以前的那一处,看看还缺什么,只管叫人来跟我要。”换过衣裳后,姜氏才出来跟水氏交代到。
水氏跟丈夫在任上时便是独掌一府的当家太太,人也从刚过门时还略显腼腆的新妇,到现在也变得爽利能干了起来,闻声忙道:“婆婆安排的自然妥帖,这回回来,大爷还交代我带了个他们那边儿的厨子,说是叫您同父亲偶尔换换口味,也算是他的一片孝心。”
姜氏知这应是水氏他们在那边呆久了,怕是有些习惯那边的口味,才带了个厨子过来。只这话说得好听,让她心中也舒坦,点点头:“倒也好,若有什么要用到的只管叫人去买,我跟你们父亲试试——没去过那儿边,尝尝那边儿的味儿也不错,也能出去跟人说道说道了。”
有了水氏回来,姜氏身上的事儿总算是卸了一大半出来。
晚上韩朴回来,抱过两个孙子后,才把自己早先选好的那些个名字取了出来。这一代韩家子弟的名字都从水,摘摘选选了半天,因长孙名“沣”,次孙便干脆取了个“沛”字,凑成一对,意思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