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台莱耶夫少将,请您转告近卫师参战的全体指战员。”为了让班台莱耶夫准确地了解我这道命令的重要性,我没有再称呼他的职务,而是破天荒地称呼他的军衔,“在进攻展开后,对哈马城的进攻速度要快点!你们师主力渡河的位置,离哈马城外的防御阵地,总共不超过七公里,叫各级指挥员给我抓紧时间全力进攻,一不要顾忌弹药的消耗,二不要担心部队的伤亡,只管朝敌人的阵地发起猛攻。在天亮以前,我要看到哈马城被我军部队占领。”
等我放下电话后,基里洛夫吃惊地对我说道:“军长同志,以往您每次下令,都会考虑如何完成上级命令的同时,减少部队的伤亡。像今天这样一反常态的命令,我可还是第一次听您下达。”
不光基里洛夫被我的命令搞糊涂了,就连维特科夫也是一脸诧异地望着我。见两人这种表情,我只能向他们解释说:“政委、参谋长,德军的‘帝国师’和‘骷髅师’正从城市的东、南两个方向压迫过来,以第171师现有兵力、装备和战斗力,是根本挡不住这两个精锐的德国师。所以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对岸抢占一两个立足点,把所有的部队都转移到第聂伯河西岸去。”
对于我的这种说法,维特科夫立即表示了支持:“军长同志说得对,我们在全军过河后,还可以炸毁河上的浮桥,使德军的装甲部队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浮桥冲到西岸去。”
“参谋长说得对,”见维特科夫理解了我的作战意图,我又继续向基里洛夫进行解释:“近期气温回升,河边上的冰层开始逐渐变薄,再等两天,随着冰层的融化,他们的步兵除非泅渡,否则就没法到河对岸去。这么冷的天,就算我们不开枪,让他们游过来,估计等他们上岸时,也会因为寒冷刺骨的河水冻得失去战斗力。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让德军无法修复浮桥,那么就可以在短期内将战线稳定在第聂伯河一线。只要我们把德军的部队牵制在这里一段时间,那么上级领导就能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来调兵遣将,调整兵力部署,一举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虽然班台莱耶夫向我保证,说渡河的主力部队能在一个小时内刚到哈马城下,配合阿赫罗梅耶夫少校指挥的三团,一起向城内的德军发起进攻。但因为天黑路滑,他们赶往哈马城的速度受到了影响。都过了一个半小时,主力部队距离哈马城还有三公里。而此时,通过阿赫罗梅耶夫少校发回的战报,我知道三团和德军之间的战斗已陷入了胶着状态。
我让报务员直接呼叫阿赫罗梅耶夫,我想从他那里了解最新的战况。等联系上以后,我也顾不得是否被遭到德军窃听,直接采用明语通话:“喂,少校同志,是我。你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
“报告军长,”也许是通话效果不好,阿赫罗梅耶夫扯着嗓子喊道:“杜布罗夫斯基大尉的一营哈马城的东南方向,率先冲进了城市。但是他的部队遭到了德军密集火力的阻击,无法继续向前推进,目前他们正坚守在城市东南方向的几条街区上。”
“少校,三团的主力在什么地方?”听说有部队已冲入了城内,却因为德军势大,而无法继续推进,我着急地问阿赫罗梅耶夫:“有没有派出部队去增援他们?”
“没有,军长同志。”阿赫罗梅耶夫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由于敌人的火力强大,兵力又比我们多,目前我们和一营已被德军分割开来。但是从前面传来的枪炮声里,能听出我的部队还在进行顽强地战斗。”
“阿赫罗梅耶夫少校,进攻不能停止。”我严厉地对他说道:“近卫师的主力正赶往你们那里,再坚持半个小时,援兵就能赶到。”
“明白,军长同志。”阿赫罗梅耶夫向我保证说,“只要三团还有一个人在,我们对德军阵地的进攻就不会停止。”
听阿赫罗梅耶夫说得如此悲壮,我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行了,少校同志,别在我的面前说这样。接下来还有很多仗要打,你可不能就这么死了。记住等援兵一到,你们就要配合他们,一起肃清城里的残敌。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派人和一营取得联系,问问他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明白吗?”
“明白,”阿赫罗梅耶夫非常干脆地回答道:“我马上就派通讯员去和一营联系。”
结束了阿赫罗梅耶夫的通话,我又让新来的哈萨克斯坦的报务员,和古尔季耶夫师取得联系,问问他们那里的情况如何。
哈萨克斯坦的报务员对着送话器吼了好一阵后,将耳机和送话器放在桌上,随后走到桌前,抬手向我们报告:“军长同志,我刚刚和第308师联系过了,他们目前沿着H08号公路,正在接近克里洛威镇,大概在十分钟以后,对该镇的进攻便能打响。”
“报务员同志,”看到报务员转身要回自己的位置,维特科夫伸手拉着了他,关切地问道:“他们有没有对镇子里的情况实施侦察啊?”
报务员点点头,肯定地回答说:“根据报告,他们已掌握了德军在镇子里兵力分布情况,古尔季耶夫师长正在向各级指挥员布置作战任务。”
“很好,报务员同志,你做得很好。”维特科夫听完后,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对他说道:“这里没你什么事情了,你先回去工作吧。”
维特科夫等报务员离开后,看了看桌上的地图,随后抬头对我说道:“军长同志,目前我们的两个主力师已全部渡过了第聂伯河,正在向德军的纵深挺进。但这么一来,我们这里就变得空虚起来。城里只有第171师的四千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