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年1月底,钏路港,晴。
今年天气暖得比较早,钏路港没有像往年一样到2月上旬才开港,而是在1月底就已经解除冰封状态了——关于这一点,其实东岸海军的气象观测站早就做出了预判,他们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收集各种气象、水文数据,然后整理成册,供各部门调阅。
两艘由东岸日本公司从本土进口的小型蒸汽驱冰船一左一右,吞吐着黑烟,将航道正中心的一些流冰朝旁边驱去,以给一艘即将出航的船只扫清航道。这艘船是一艘从华夏地区转隶来的笛型船,载重吨位为450吨,归属海军远东特遣舰队管辖,但就目前来说,这艘船被邵树德租给了日本公司,用来在日本海、东海和辽海上面搞运输。
由于战争结束后这两年内经济的平稳发展,东岸国内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普遍持乐观判断——就连政务院的官员们也是如此——因此他们下了大笔订单订造了相当数量的远洋运输船只。比如,当时南海运输公司专门跑远洋的笛型运输船已达42艘之多,但商品出口数量在1650年下半年锐减(法国带头、欧洲多个城邦效仿的提高关税运动所造成的危害传导到了国内)以后,这些船只似乎在一夜之中就变得多余了起来。
于是乎,本土交通部又手忙脚乱地将一批超出自己运力需求的笛型运输船划拨给了华夏和远东地区,一方面减轻自己的负担,一方面也是加强这些地区东岸的海上运输力量。比如。本土交通部就把6艘多余出来的笛型船以“注资”的形式注入到了华夏的东非运输公司。在占据了一半股份(另一半股份为华夏开拓队持有)的同时。也使得华夏原本有些紧缺的运力得到了弥补——好吧,真实情况是华夏的运力有些过剩了,但这不是什么问题,随着与奥斯曼、波斯贸易的逐渐深入开展,这个地方的海上运力需求也将与日俱增,就当是提前投资好了。
华夏手里被硬塞了一堆船只,远东地区也跑不掉,本土也将两艘多余的笛型运输船配额塞到了这里——具体操作方式是本土将船开到华港。就地加入东非运输公司编制,而东非运输公司则抽调自己的两艘船开到远东,加入海军特遣舰队——顺便给这里再度运来了一千名德意志雇佣兵(出发时1019人,1651年1月中抵达胶州港时实到883人)。
如今正要从钏路港的这艘船只“猴面包树”号是多年前就从华夏开来的“老船”了,如今被东岸日本公司租下,主要航线就是钏路港——济州岛——烟台了。如今烟台封冻,因此“猴面包树”号此行的目的地是济州府,随船一起起运的还有大量精煤、蜂窝煤、木材以及鱼干。这些都是如今正艰难起步的钏路港不多的产出了,这个地方的煤炭质量一般,但采掘条件还算可以。是东岸控制区内除黑水港外第二处产煤地点;此外附近大片森林里的木材、海里出产的秋刀鱼,以及当地利用煤矸石和泥炭制作的蜂窝煤都是重要出口产品。勉强维系着该地脆弱的拓荒经济。
钏路港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其城内外十数公里的范围内现已经有了总计约七千余名男女老少,农业上以土豆、牛羊及海货为主,工业上以煤炭、木材出口作为支柱,日子过得不好不坏——拥有虾夷地三十年垄断专营权的东岸日本公司在连续亏损三年之后,至今尚未回本呢,也许只有等今年后一笔固定资产投资(钏路港码头建设)完成后,这家志在开拓虾夷地的企业才能够扭亏为盈吧。
想当年,日本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主持公司实际运作的陈硕以及他的老师兼后台魏博秋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他们打算一到两年内就要扭亏为盈,并占据钏路港及其附近老大一块区域、同时移民超过两万。但如今看来他们真的是过于乐观了,钏路港在第一年甚至只移了四千多名来自山东青州府的明人,但年底一场突然爆发的疫病使其在短时间内减员了三分之一。然后便是接踵而来的粮食不足、物资不足、资金不足等危机,东岸日本公司一夜间似乎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关键时刻还是邵树德拉了这个公司一把,他把黑水开拓队应在两年内陆续支付的二十万银元股本金一次性划到了日本公司的账上,同时还原价回收了东岸日本公司当初购买的四千余名青州府移民(五元/人)——日本公司之前预计过于乐观,现在根本法消化如此之多的人口——使其能够轻装上阵。
就这样,日本公司修改了原定的庞大计划,开始脚踏实地地在钏路港埋头拓荒了起来。邵树德这边对其也颇为支持,不断将部队抢掠来的战利品中一些自己用不了东西半卖半送给了日本公司,同时大力采购该公司当时唯一的出口商品煤炭——为此甚至规定黑水地区民用煤炭采购悉数转向东岸日本公司——当然船用燃煤依然使用质量较佳的黑水精煤,而不是质量次一级的钏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