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港内,细雨连绵。
“即便是旱季,这里每个月也有至少一个星期在下雨。”史钦杰穿着一件洗得略有些发白的蓝色衬衫,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口,眺望着新华夏湾内迷蒙的海景,很是感慨地说道:“在这里待了十来年,以前一直抱怨这里潮湿闷热、蚊子多、疾病多什么的,没想到就要离开了,却分外舍不得。”
史钦杰最近接到了执委会的任免通知书,即执委会拟免去史钦杰新华夏开拓队队长、新华夏保安司令的职务,同时任命马万鹏为新华夏开拓队代理队长。至于说这个大岛今后是由马万鹏扶正正式掌舵,还是由本土另行派员接替开拓队队长之职,则暂时还没有定论。但无论如何,史钦杰将在近期离开新华夏岛返回本土。
至于说史钦杰的未来,则很可能是进入执委会担任一名中央执行委员,即俗称的九大长老之一(下一届执委会拟将11名委员削减为9人)。本土最近很多穿越众小团体看好他,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外镇节度使”有丰富的治政经验,进入执委会的话一定能有效提高目前中央政府“拙劣”的治政水平,因此史钦杰很可能将在年底的人代会上被选进执委会。
正在史钦杰办公室内汇报工作的凯尔闻言同样一阵沉默。他早就已经把全家都搬来新华港居住了,作为有志扎根于此的新兴家族,他对史钦杰这个相对宽仁厚道的上司还是很敬重的,因此对其离开也感到有些遗憾。他现在特害怕本土派一个好大喜功的货色过来,要知道整个新华夏岛只有4.8万东岸军民,比起至少150万的各路原住民来说,真的是微不足道的。现在大家该做的应该是深固根本、埋头发展。可若是新来的长官是个战争狂,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就很难说了,对整个新华夏岛来说也难言好事。
“我主政此地十来年。自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史钦杰双手撑在乌木制作的窗台上,任由海风将雨丝带进屋内。只听他说道:“随着今年棉花的收获,新华夏岛与本土的贸易总额将历史性地突破一百万元,这样的成绩单,拿出去也不难见人吧?”
史钦杰是农业部出身,对于如何种地自然有一番心得。他来到新华夏岛十多年,与本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与凶悍狡诈的各路土人斗、再与葡萄牙荷兰法国等西方殖民者斗,虽然政策举措不能说没有失误,但至少大的方向是没什么问题的。
另外。他的性格虽稍显犹豫、懦弱,风格也不够强势,但好在他知人善任,愿意听取下属意见、愿意放权给会做事的人;再加上他本就是农业系统出身、前中央委员金科拉的死党,对于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新华夏地区还是驾轻就熟的,因此其主政这个大岛十数年,成绩基本可以用合格二字来形容——不算特别出色,但至少也在平均水平以上。
史钦杰此人除在农业上颇有建树之外,他对于贯彻中央意图也比较坚决,比如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新华造船厂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原料丰富),目前已经发展成了拥有两个专用船台、一个通用船台的中型造船厂,拥有技术员、熟练工、学徒工总计约四百余人。在他们的努力下。虽然屡被抽调船只(有的被抽去远东,有的被抽回本土),但东非运输公司的船队规模仍然稳步壮大,目前该公司旗下共有16艘运输船——清一色的650吨级笛型船——总吨位达1.04万吨,在西南印度洋这片海域算是首屈一指了。
而也正是这支吨位不小的远洋运输船队的存在,新华夏岛的潜力才被彻底发挥了出来。比如,他们从苏伊士港辗转运来了大批波兰、德意志战俘,这些都有力地充实了岛上各处的人力,有的(德意志战俘)甚至还被远调至远东。支援了当地的抗清战争;再比如他们利用这些运输船,将修建于新华港的大型物资储备库里的各类商品分门别类售往奥斯曼、波斯、阿曼等国。年获利数十万元——当然了,这些国家的牲畜、生丝、女奴、果品(如椰枣)、毛毯、宝石、香水等商品也由这些运输船运回了新华夏乃至东岸本土。极大丰富了国内的商品市场。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