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早年参与了与突厥、契丹的战事,皆有所获,还开创了科举制度,说是文武全才也不为过。
就算是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失败了,你可以说他劳民伤财,成功了,会不会也是一代明君?
历史扑朔迷离,没有人敢下断言。
于是有些有追求的编剧,尤其是新人编剧,往往喜欢将这个人物正面化。
但是观众们才不管这个,说好的昏君呢?我不管你的观点有多正确,我觉得不对,那我就不看你的剧。
所以,编剧们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时候,不是要去学习多少历史知识,查多少的资料,而是要了解绝大多数观众的心理,这个活儿,一点儿都不容易。
《大唐双龙传》这部剧中,恰恰也有隋炀帝这个人物,第一集里,他也出了场。
这是路远精神最紧张的时刻,这部剧最有可能出岔子的,就在这里了。
隋炀帝的形象塑造是整部剧的基调,这个步骤上出错了,路远就有信心把这部剧打压下去。
可惜的是,看完隋炀帝出场的那段剧情,路远的心中充满了苦涩。
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最出名的就是最厉害的。
明明有些历史人物在观众们眼中是弱不禁风的形象,编剧们非把他塑造成绝世高手,这就是没有维护好历史人物的形象,必扑无疑。
而《大唐双龙传》的隋炀帝,并没有被神话,没有最终大反派的属性,也维持了暴君的形象。
最妙的是,这个人物并不显得弱智。
电视剧是极端的艺术,为了突出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往往会设计的很极端。
坏人就坏到底,好人就好的让人不忍直视,昏君就该是弱智。
而宁越设计出来的隋炀帝,聚舟游湖、花天酒地、千军万马护卫、好大喜奢,一看就是个昏君,却保持了几分霸气。
这点很有必要,唐人天然地站在大唐帝国这一面,站在李家这一面,但是如果把隋炀帝设计的太弱智了,那唐人又会觉得没面子。
对手不强,虐起来怎么会有感觉呢?
这个度,宁越维持的很好,这是很多编剧大师都做不到的。
武侠和历史相结合的三点要求,要单独做到一点容易,三点都做到,还能保证剧情节奏,千难万难,要不然千年以来,也不会只有金宗师一人借此证道了。
路远当然可以从其他方面去黑这部剧,要挑毛病,怎么都是能挑出来的。
但是那样做毫无意义,不管他如何抹黑,观众们都有足够的理由去喜欢这部剧。
宁越聪明地没有正面突出历史元素,但是剧中广陵市的一些著名景观,历史人物的塑造,都会勾起观众们强烈的好奇心。
这里可是江东郡,江东人哪个不熟悉隋炀帝和广陵的故事?
正面引出历史事件的话,观众们反而会挑三拣四,但是从侧面烘托,观众们自然而然地会去想,历史上的那些事件会不会在剧中出现?会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两位主角会以怎样的方式与那些历史人物互动?这些东西,都会深深吸引住他们。
路远强打精神,又看了第二集。
等到他发现第二集也保持了第一集水准的时候,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深思。
第二天,一份辞呈出现在了路铭的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