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最初美好的心愿,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多或少它都会产生些许变化。
李铭一岁时,他还不了解这个世界,他只知道身边总有对他笑的两个人,他们是好的。他不明白他们对他笑的原因,毕竟他总是在哭。李铭搞不懂她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对着他念一个词,他偶尔也是。
两岁时,李铭无意间重复了她常常念的那个词,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念一遍她就会笑一下,无论多少次都是这样。但是李铭对他念时他却不会笑,而李铭重复他说的那个词时,他这才会露出笑颜。这真是有意思。
三岁的李铭格外喜欢跑、跳,他对此十分得意。别看她那么大个个子,跑起步来还没有他个小不点快,每一次赶得上他。他每次回头她总是紧张地弯着腰,在他身后不远处。令他扫兴的是无论他如何用自己的笑去“挑衅”她,她都不会生气。
李铭最最逍遥的是四岁的时光,他略微懂事,但仍旧天真烂漫。他开始上幼儿园,和许多同龄的小朋友一起愉快玩耍。他把她忘得一干二净,相反她却表现出欣慰,大概是由于进园时他不像别的小孩那样哭闹。
五岁,他的生活似乎将一成不变地照着现状发展下去,永远是以玩乐为题。
六岁的李铭已经上了小学了,她和他工作都很忙,把他送到了寄宿小学。他像幼儿园一样常常玩到忘了自己是谁,偶尔想起她和他才会有些想念。今天是星期几?星期五了吗?能回家看见她和他吗?想念在心中慢慢滋生。尽管是星期日,她和他也会加班到很晚,李铭守到凌晨也难以见到他们一面。
七岁,家长会两个人忙得没法参加,让奶奶来了。奶奶老眼昏花,听不懂老师对“李铭同学”的点名批评,看不清白板上的“李铭同学”倒数第一。他觉得挺失落了,再也不要相信同桌说的“学习不好会得到父母关注”。
八岁,“李铭同学”算是浪子回头,对学习有些上心了。老师深感欣慰,说要发短信告诉李铭家长他的改变。老师以为是家长的督促吧,其实对李铭来说,他悟到的新道理是这个极端不行就走另一个。
九岁的家长会,是老师硬要求她来参加的。老师强烈请求她上台演讲,说一说如何教育李铭,让他从倒数第一排进了前十。他记得她很尴尬,望向他的眼神里满满是愧疚。
十岁的李铭想起去年家长会时她的眼神,忽然又觉得,如果他成绩差的话,说不定她的愧疚会少一点。幸亏他早早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怕今年的家长会她听到“对李铭同学的点名批评,从年级前十跌回倒数”。
十一岁,李铭要考初中了,学习压力变大。此时的他早已不再热衷于缠着她给他买橱窗里的机器人,他始终把名为学习的盒子放在最上端。他搞不懂学习的意义,只知道这样不会让某些人伤心。他的目标,是那一张文凭而已。
十二岁,成功进入重点初中的李铭又有点看开了,他把家庭这个盒子放到角落里。新拿出来的那几个盒子,上面分别写着“友情”“爱情”和“冒险”。他自认为可以轻而易举把握好度,避免出意外。然而“翻墙事件”的暴露让他彻底尝到了苦头,李铭从未见过她和他如此生气,以致于放下工作从外地赶回来。后来的李铭总在想是不是他闯祸他们就能在乎他,好在一起受罚的哥们没有人再敢跟着他干了,小团体就此散伙。
十三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