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其他大家商议的内容诸如在山上不集中在一处砍伐也推行的极为顺利,理由大家理解的也很简单,山神老爷让我砍树,你自然也得顾及到山神的脸面,人要脸树要皮,山神也是要好看的,你都拣一处去砍,弄一块地弄得光秃秃的难看死了,山神能高兴,你挑着些看,让别人从外面看着不明显,不就是维护了山神的脸面吗?
这番逻辑在民间有广泛的民众信仰,大家都觉得,没错,这树木就像是大山的脸面,大山的衣服,自然是要让山神维护好脸面,保持好衣裙才是。
贺九名把三皇子这话放出去没三年,基本上大家就争着抢着把树种回去了,其中还包括那些几十年之前砍树盖房的人家。
甚至有百年之前建房的,也要拿着打家具的单子去请人看看需要补种多少的树。
那些能记住用了多少棵木料的按具体的数量栽,比如皇家,自是有一本册子登记明细的;记不住的就多栽,反正少栽心不诚,多栽不是错。
百姓对树苗的需要多,官府的林园供应不足,干脆将移栽树苗的方法教导出去,本身移栽树苗就很容易成活,等不及买官府树苗的就自行去山里砍些新枝,移栽到门前院后,等到第二年就能长成一棵新树苗了,然后再将这树苗栽回山里。
百姓几乎都是侍弄了一辈子土地的,这还不是有手便会,一个学会了教两个,两个学会了教一个村,大家栽新苗的热情简直高涨。
毕竟只是费点力气,卖了山神的好,还不花钱。
百姓栽树的热情太高了,甚至有的地方县衙觉得山里补种的太密,后期树苗活不了,强行让大家种到山下,反复跟大家说心意到了就行,实在不行你补种双倍。
这也是因为自然有自己修复的功能,有些被砍伐空出的土地里已经长出了新的树木,自然就不能再种植了。
官府还引导人将山上没处可种的树苗种到河边的荒地上,河边种满了就种到直道、驰道旁,直道、驰道种满了就种在路旁,路旁种满就种在城墙外,村口等地。
三年五年之后,当这些树木长起来,有许多地方都形成了百里杏树、百里桃树、百里梅树,百里桂树,又成为当地居民一大春游赏景之地,被无数人称赞,这就是后话了。
此时秦怀景还在帮忙出主意:“这些树长大都要许久,若是有那长得快的植物就好了。”
工部有侍郎道:“臣见过有人家用竹子盖房,不用三年,竹子便能长成一片。”
太子秦承钧建议道:“不若赐与百姓每户一亩地来种树,若想要木材便种树木,若想要竹林便种竹子,这样百姓可以盖房也不至于损伤山体,树木树枝也可烧柴,不用跑到山里去砍柴。若是有不够的,再去山中便是。”
皇帝陛下听见太子这般说问道:“此法可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