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饶是阮明湘自诩底子好,也总感身体的虚弱与疲惫。这不,因仲夏之际,天气闷热,她便让家人将自家编的竹床放在西厢和厨房相间的过道上,这样一来,顶上有檐,日晒不到,只有穿堂风徐徐而过,她裹着小薄被呼呼大睡,最是惬意不过。
她四嫂杨招娣见了,也小心翼翼地搬来家中最后一张竹床,将阮梨花安排在她不远处躺下了。
阮明湘见了也没说什么。病人嘛,当营养跟不上时,更要多睡睡才行。阮梨花因为送去镇上及时,并没有造成恶果。当时大夫给施了针,又在镇上喝了一回药,当时就将高热降下来了。后来只让他们拿药回来,慢慢休养。
这一回去镇上看病,将她娘给的银子花了个七七八八,她娘这两天的脸一直是拉得长长的。
杨招娣不敢招惹,心中对婆母和小姑很是感激。因为送梨花到镇上时,回春堂的大夫说了,要是再晚些时候送来,病人会怎么样就真的不好说了。她知道是小姑劝婆母拿的银子,故而这两天,她拼命地干活,干着家务活的同时,更是将小姑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以说,早上她房里的恭桶都是她拿去倒掉并清洗干净的。
这让阮明湘很羞耻,同时也很无奈。阮家自己建了一个茅房,在距离屋几米远的西北角,夜里黑灯瞎火的,阮老太并不放心她去茅房,所以才在她屋子里搁了一只恭桶。
其实她也不放心自己大晚上的去茅房啊,那茅房其实就是一个坑,然后上面铺满了一段段木头,然后人就在上面解决人生三急。
一想到这个,阮明湘就感到生无可恋。另外就是农家的生活质量了,大米饭白馒头大肉包子是没有的,他们平时吃的都是黍稷麦也就是黄米粟米糙米等磨成粉状后做成的饼子或者糊糊等,蔬菜种类稀少,比不上后世,味道也是。就拿野菜来说,都是很难入口的,不像后世驯化后那么美味。
对阮明湘这个享受过后世各种美食的人来说,她对这里的吃食已经没有期待了,尽管因着阮老太的偏心,以她生病为由,将家中最好的吃食都分给了她。
还有就是住房,阮家因供着一个读书人,至今没有银钱盖新房,现在住的泥房已经住了十来个年头了,低矮不说,屋顶更是茅草盖的,年年都需要更换。否则一到雨季,就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看着最边上已经裂开的墙体,阮明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已经属于危房了吧?难怪每逢下大雨,她爹阮老汉都要愁得睡不着,就怕哪天风大雨大的,房子就塌了。
搞钱,必须搞钱!后世的花园洋房别墅就不想了,至少要住上青砖大瓦房!还有吃上肉吃上大米饭白馒头!
看着自己五短的身材有些泄气,不过没关系,等她病好的。她亲自做买卖不行,但是阮家人可以啊,她的哥嫂们一个个都很孝顺听话的,只要说服她爹娘,一切都不成问题。
“小姑姑,你看,我们钓到好多青蛙!”
小侄子们兴奋的献宝声也不能唤起她的热情,阮明湘懒洋洋地应了一声,继续躺平不动。
阮家的孩子没钱送去私塾,现在也不是农忙时候,所有有时间就成天玩耍。阮明湘一看也不是个事啊,大夏天的疯玩,晒黑不说,还容易中暑。昨儿个就是,阮启星没有中暑,但是流鼻血了,可把家里人吓了一跳,好容易才用白花臭草和盐水给止住了血。
随后阮明湘便将孩子们拘在家里,女孩子们嘛,教给他们一些比如跳房子拾石子的小游戏:至于男孩子们,她便将她小时候赚钱的独门绝技——钓青蛙教给了他们。
男孩子们一个个新奇得很。阮明湘没法让他们挣钱,但是可以让他们挣点糖吃。
他们钓回来的青蛙,都用破瓦罐煮了然后剁碎了喂鸡,效果嘛,也是立竿见影的,家里的几只母鸡因为伙食变好,下蛋立即变勤快了,鸡蛋的个头也变大了。
因为这个,她娘的脸色终于好点了。
“小姑姑,快看,我钓到一只好大的青蛙呀。”九岁的阮启东双手死死地捂着一只对他来说硕大无比的青蛙献宝似地捧到阮明湘跟前。
阮明湘扭头一看,眼睛一亮,这是野生牛蛙?!
想到紫苏炒牛蛙,她的口水迅速分泌,“哪儿钓的,还有吗?”家里那么多张嘴,一只还不够塞牙缝的。
小家伙说了一个地点,并不确定那里还有没有这么大的青蛙。
“这是牛蛙,和青蛙不一样的。”阮明湘强调,她才不是要吃青蛙呢。
说着,阮明湘看了一眼天色,快天黑了,想着自己亲自出马手到擒来的可能性。她没办法不心动,阮家一年到头吃肉的次数不会超过一巴掌,她这具身子极缺油水。所以为了吃口肉,她准备拼了。
他们刚出门就遇到风尘仆仆归来的阮启刚,“去哪?”
“二哥,我们和小姑姑去钓大青蛙!”
阮明湘打量了阮启刚一眼,他的裤腿满是泥尘,像是走了不少路的样子。
她知道她这个侄子是个有本事的,上一世,在阮家没给半点助力的前提下,他还替自己谋划了一份跟着商队跑商的差事,那个商队很有名的,一般人进不去的。近来他天天不着家,应该在谋划了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