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辛平和她的伙伴们有时会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这是一群并不单纯的学生,学识虽然不如辛平,但他们的社会年龄好像要比辛平要大得多,她找学生谈话,特别是思想工作,学生们更多的时候是给她当老师。
他们会对辛平说:“老师,你可不能在这儿呆一辈子,必须想办法调走,这是什么地方呀?!”
他们还会说:“你想调转就得先与校长搞好关系,否则的话,他要说我们这里缺老师,你就别想走成。”
还有的学生给辛平出主意:“辛老师,你不能把课讲得太好了,如果讲的太好了,学校就不会放你走了。”
“你应该在家那边找个对象,让学校知道你回去的决心。”
……
很多时候,辛平本打算找学生谈话,后来竟然成了学生给她这个刚从校门出来的老师上“社会课”了,有时辛平也觉得学生们讲的不无道理,毕竟她的社会经历太少了。
这样的谈话说多了,当然会引起辛平思考另一个问题: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识,那么对现实社会中,在升学的那个“独木桥”上,落马的是大多数这个问题不会不清楚的,他们就一定知道自己该如何做、该怎么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她想,自己的教学管理也要有点新意,就是让学生‘自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委会是班级的领导核心,去履行班级的管理职能,她只是方向性的给予指导。这样,她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备课和学习上了。
早自习时她也像其它老师一样站在教室门口看一看,但很少讲话,上课前再也没像其它老师那样讲纪律、下课后找学生做思想工作了。
只是没过多久,校长就对她的班级管理方式亮起了红灯,打破了学校一直都是由语文、数学教师当班任的传统,而是由一位政治课教员金老师顶替了她的班主任工作,而她只担任这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辛平对学校的这一决定感到突然,虽然在学校做出决定以前,就不止一个人对她说,你的作法不行。可是她认为行与不行,都应该经过时间和实践来检验呀。
韩校长找辛平谈话说:“孩子就是孩子,不能把他们当成大人来对待。”
“可他们是高中生了,应该是自觉的。”
“高中生也是孩子,他们有奴性,不严格点是不行的。”
“可是,过于严格的管理会束缚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习惯于别人的管理,而不是自我约束。”辛平向韩校长阐述着自己的教育倾向。
“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人治’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着,人们习惯于受制于人,而不是自我约束。”韩校长边摇着头边说,表示出了他对辛平的作法的及不理解。
但辛平不喜欢‘人治’,她说她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不能像对小孩子一样的管理,这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