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gt;
草庐先生又露出让徐熙川非常不满的笑容来,“若这上面所说,是真呢?”</p>
“若汉语拼音,确仅有二十一个声母三十九个韵母,确实简单易学,你觉得,是喜欢它的多,还是排斥他的多?”</p>
徐熙川一时有些说不出话来。</p>
对字的注音,始自汉朝,一般统称为韵书,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为诗词服务,因为诗词注重押韵,韵书的出现,当然更便于诗人检韵。</p>
一开始,以直音为主,就是用同音字来注明读音,这样的方式显然局限性太大,比如,若是两个字都是生僻字,那就等同于没有注音。</p>
之后便有了反切。</p>
所谓反切,是用两个字来注音,两个字的前一个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后一个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这也是现在普遍采用的注音方式。</p>
因古今、南北读音的不同,此前所有的韵书,声母韵母相加,无不在两百上下,若段誉所说的汉语拼音,加起来仅仅只有六十个,那可想而知,会给读书习字之人,降低多少难度。</p>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不识字之人对这样的方案,一定是欢迎之至。</p>
反对的,怕也就是苦读数载,终于小有所成之人。</p>
自己寒窗苦读数载,钱和心力花费甚多的成果,那些粗鄙之人,居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追平这原本如天堑一般的差距,他们这些人如何会甘心?</p>
徐熙川看着草庐先生,你就甘心?</p>
草庐先生的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但话里的意思却很明显,“若真如此,太子那日在台上所说,将来识字读书,将会变得容易,也不是虚言,”</p>
“如此一来,则人认识字,也并非是空想,至少,读书人,”草庐先生也叹了口气,“势必不复今日之地位。”</p>
“这正是我再三拜访先生的原因,”徐熙川不再掩饰。</p>
若是一切都按照段誉的设想发展,他们这些因为读书而得来的特权,将必不可免的被极大的削弱,这也是他再一次奔走联络的主要原因,他知道,对这样的前景不满的,一定会大有人在。</p>
草庐先生本就应该如此。</p>
草庐先生也说得直白了些,“满天下的百姓赞同,我等读书人,又如何拦得住?”</p>
“熙川,君子不争,故无与之争,你也好生想想,”</p>
这话说得很明白,他是不会支持徐熙川,若是他都不支持……徐熙川的心沉到了谷底,“若不争一时,如何会有将来?”</p>
君子?我们难道是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学而成德之君子?</p>
若真是那样的君子,我怎么会找你,你又怎么会见我?</p>
草庐先生道,“孙子有言,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太子摆下这样的阵势,相府又全力支持……”</p>
他摇头不语。</p>
徐熙川顿时明白,这位自己寄予厚望之人,已是彻底指望不上,这位上了年纪的政坛失利之人,锋锐早失,也只能躲进草庐苟延残喘。</p>
其实,就连他自己,在看了这份报纸之后,也有些明白,若段誉所说的真能实现,那么,即便草庐先生支持,即便更多的世家支持,有些事,即读书识字越来越容易,读书人越来越多的事,纵能延缓一时,终究还是会实现。</p>
他想起了高泰明,你高家和皇室,不是应该势同水火互相拆台吗,为何在这样会给段誉和皇室,带来巨大声望的大事上,居然全力支持他们?</p>
他心事重重的辞别草庐先生,上马前,在街上站了很久,看着苍天不停的问,路在何方,路在何方?</p>
有些人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路在何方,明确拒绝了他的草庐先生,此时已经在更衣,为的竟然是准备登门拜访昔日的死对头黄昊。</p>
人上了年纪,有些事便看得明白,如若不能阻止,那不如加入进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