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文星,读初一年级时,我是我们班的班长。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小学到初一,7年,我一直是我们班上的班长。
所以,“班长”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位,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代号或者铭牌。
我还有个外号,叫“铁齿钢牙”。因为小时候《铁齿铜牙纪晓岚》这系列电视剧特别火,好多同学都会看,他们觉得我的口才特别好,而且说话语速特别快,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一个外号。
可以说,我几乎“打遍小学无敌手”,一旦涉及到知识辩论,我就没有输过。直到我读初一的时候,我碰见了我学生生涯中的第一个“对手”。
也许说是“对手”也不太准确,因为这是我单方面的态度,对方可能根本就没想要把我当什么对手。
她叫古月,是我的同班同学。
我是我们班的第一名,各科成绩都挺好,最好的还是语文成绩。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读各种名著,喜欢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学,喜欢唐诗宋词。在同龄孩子还在课本上学习《论语》节选时,我已经看完了一遍“四书五经”。除了《周易》看完一遍没太懂之外,其他的,我都基本能看懂。
所以,有这么深厚的文学基础,我的语文成绩好,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作文,每次写作文时,我都思如泉涌、引经据典,下笔如有神助。所以每年学校只要有作文竞赛之类的活动,我都会报名参加。
从小学到初中,我原本对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自信。直到在初一(1)班遇到古月。
我们初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分配到我们学校的女老师。
这位女老师在教学上非常有探索精神。她把我们班按照5人一组分成了若干小组,称之为“语文学习小组”,然后举办了一场班级内的写作比赛。
当别的老师都在我们面前对“爱情”这个词避讳莫深的时候,她却要求我们在这次写作比赛中以爱情故事为主题,写一篇短篇小说。并在一次语文晚自习上,把自己的音响设备带到教室,给我们循环播放了一节课的《美丽的神话》这首歌曲,还建议我们在周末的时候去网吧搜《神话》这部电影观看,作为创作灵感。
语文老师说,爱情,永远是各种文学创作的主旋律。
我很不以为然。
我没有听她的话,去网吧看《神话》,甚至,我都没有过多的参与我们小组的小说创作,只在最后定稿时,修改过一些措辞和造句。因为我觉得这是不务正业。
之后的某一天,语文课上,老师公布了这次写作比赛结果。并让她觉得写得最好的、前三名的小组组长在课上念出自己的作品。
我是我们小组的组长,但是我们小组的作品没有进老师心目中的前三名。说实话,有点失落。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比赛性质的写作活动中没有拿到任何名次。
在语文老师心目中评为第一名的,是古月所在的小组的作品。她们小组除了她,另外4个都是男孩子。所以,我猜想,她们组的作品能拿第一,她应该有90%以上的功劳。
如我所料,古月作为她们组的小组长,在课上念出了她们的作品。
而我,也是在这一天,开始注意到她。
她长的说不上漂亮,一头短发,很容易让人觉得她是个男生。但是她在朗读时的声音,跟她的形象完全不符。
很轻柔,吐字清晰、富有感情,很动听。
整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悲伤,也有欢乐;有坚持,也有放下。她贴合剧情的朗读,也为她的小说增色不少。
就是结局有点差强人意:男女主变成蝴蝶飞走了。太老套。
后面两篇,拿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作品,相较她的作品来说,逊色很多,可能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另外两个小组负责朗读的是两个男生,朗读时感情色彩不够饱满,所以我们听的时候没有办法为之动容。但是另外两篇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男女主变成蝴蝶飞走了。
我觉得《梁祝》真是害人不浅。
写作比赛结束后,语文老师又宣布了一项决定:根据这次分组写作的情况,各组推举一名自己组内公认写作能力最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并给每个组都发了一个很厚的笔记本,用来写“周记”。
所谓“周记”,就是一周记一篇,由小组长负责管理和督促组内成员每周轮流在那个本子上写一篇。也就是周一至周五,每天都要有人在那个本子上写一篇。以此锻炼每个人的写作能力。
这样实行了三周左右,迎来第一次月考,我们班的语文成绩确实在年级内排名靠前。看来语文老师的办法很有用。
月考结束后,语文老师拿了几篇在这次考试中写的好的作文,在班上念出来。我的作文也在内。
在我前面一个念自己作文的,是古月。她很擅长描写人物情感,所以她的作文念完之后,我看到有几个女生眼眶都红了。
而我的作文,一如既往的平铺直叙、引经据典。没有一丁点能让人感动的地方。
下课后,我去找古月要了她的语文试卷看了,她的作文分数,跟我的一样,37分。满分40分,据说整个年级,能拿35分以上的作文,也没几个。
我对她有些好奇了。所以在月考后的第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让我安排全班同学换座位时,我把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了古月的前面。
我想知道她的文学基础到底有多深厚,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找她切磋成语。互相轮流提问,要说出成语的典故、喻意。
一开始,我总是赢。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慢慢的,她能跟我打成平手了,每次提问的成语,我们都答上来了。
再后来,有一次,她问我“釜底抽薪”,我当时脑子里面想的,全是周末在家看电视剧时,韩信跟着项羽打仗时的情节,电视剧里,韩信一边用铁锅砸船,一边与身旁友人说:“项羽确是用兵如神,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将士没了退路,自会英勇无畏,此战必胜。”
我看电视剧的时候还在想,原来这就是“破釜沉舟”的典故,以后写作文时可以借鉴了。
所以,当古月提问“釜底抽薪”时,我一时激动,就说了“破釜沉舟”的典故。
我输了一次,觉得有点丢脸。我并不是不知道“釜底抽薪”的典故,但是我太自大了,连问题都没有听清楚,就冲动答题。
古月听到我答错了,开心的手舞足蹈,说:班长你也有答错的一天,你也有不知道的成语,哈哈哈哈……我当时很想把她摁回座位上。
有必要这么开心吗?
所以从那以后,我就不找古月互相考成语了。只在后来每次班内测试或是考试之后,特别在意她的语文考试分数和作文分数。还有背书速度。
古月是小组长,所以,就算我是班长,我也得去小组长那里背书。而作为小组长,她只能找语文课代表或者跟她同组的班干部背书。相较离古月有大半个教室距离的语文课代表,我占了地理优势。所以,我们互为对方的背书“考察官”。
古月背书是真的快,我都怀疑她是不是总是提前就把课文都背下来了,到了语文早自习的时候,自己再默一遍就来我这里背了。而且她背书时的语速也很快,我对着我的手表测过一次,她背《陋室铭》只花了一分钟都不到!
我觉得我“铁齿钢牙”这个外号,可能会不保……
而且,怎么会有人在背书和朗读时的语速、语气差别这么大?朗读时语速适中、富有感情,背书时简直就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关枪好吗?
又一次语文课上,老师点名表扬了古月同学。说她对语文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周报管理非常用心: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清楚了每周轮流写周报的同学名字,比如周一谁写、周二谁写,做了一个轮班制度。还在组内同学的周报上,用红笔标注了错别字和措辞改进意见。
真是个有想法的女孩子。我曾经有一次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她做的一个手写的表格,横排写着各科目名称和“作文”、“试卷”等,竖排写着本组所有同学的名字,名字对应每个科目,有的画了“勾”,有的画了“叉”,还有的画了“圆圈”。我猜想那应该是她针对同学们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做的表格。
连做个小组长都这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