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个心神,以防万一,端的是很累。
一夜相安无事。
翌日。庄俞在客舍外早炼,呼吸吐纳,寺庙主持赶来问道,“施主,昨夜可还安心?”
庄俞赶忙致礼答道,“住持客气了,住的习惯。”
“让施主笑话了,如今这佛门寺庙人鬼不齐,在所难免,都是些可怜人家,全是为了得混口饭吃,想活着。”寺庙住持说道。
“大师莫要如此言语,活着无错,何况真有菩萨保佑,也不会因为法相缘由怪罪他等,反而是救了性命,得了功德。”
“那还请施主多住是日,请跟老衲前去用早膳。”老住持侧了身子,让庄俞先行。
庄俞没有推辞,小姑娘仍然熟睡,就单独去往,去了后堂,入眼全是大大小小的和尚,排着队,打的粥,却是看不得几粒米,也有些不大的小姑娘被父母遗弃,不知如何来了寺庙,有了一口粮,一处睡觉地,最少能活下去。
看到住持带着新人过来,一众人就神色不善,多半是以为老和尚不知道又从那弄来个大活人,还得从他们的口角里挤出些米粒,养活他人。
庄俞就有些揪心,清汤寡水就着尚未熟透番薯,缺成为了这里大多数和尚和孩子们的口粮,世道太差。
“施主,请。”住持说道。
庄俞面前有了一碗白粥,米粒多了些,另一只黑碗里放着两截掰断了的番薯。
“施主,见笑了。还请将就将就。”
庄俞会心一笑,拿起碗里红薯递去口中,未熟透才能经得住饿,少年很懂,毕竟他小时候自己也是这样,灶头故意留出一半,可以多吃几天。
端起粥碗,喝了一些,却是有些发呕,看来是用发了霉的大米熬煮成的。
“住持,这米怎么发霉了,还给这帮孩熬粥?”
“施主莫怪,这小庙人多粥少,香火钱没有几个,能从市集买来些这些发了霉的米都很不错了,多少人还买不到的?”
“官府不管的嘛?”
住持一愣,“官府?施主说笑了,官府如何管的我们这些难民?”
庄俞没有出声,其实他跟明白,只是还是很不甘心而已。
端起粥碗分给了几个年龄很小的孩子,又同住持说道,“寺中可否可以做的荤食?”
“施主莫要乱语,阿弥陀佛。虽说我等是无用和尚,但佛门清规戒律还是会谨记于心。”
“小子多有冒犯,在下兜中还有些盘缠,打算为这些半大的孩童做些荤食,当然我也会给诸位僧人买上些好的大米生菜。”庄俞解释道。
老僧住持看了一眼少年,“老朽糊涂了,只晓得清规戒律,却忘记了还有一众嗷嗷待哺的孩童。施主大义,佛祖明白。全贫施主安排。”
“那好,还请住持派出两个帮手,随我去往集市买些事物,还望住持多多见谅。”
一众和尚孩童呆呆望着庄俞,眼中光芒闪耀,感激于心。
晌午,庄俞跟着两个僧侣整整步行三十多里路程,才寻到一个集市。
也好在两个和尚强壮些,一人能扛的起两袋大米,少年则买了半边猪肉,和一袋专门用来熬粥的小米及大半口袋白菜,扛着肩头,沿着原路回寺。
因为随行的是两位和尚,庄俞就自己扛着荤腥和一袋细些的米粒,加上半麻袋白菜,最是沉重,却是步履轻快,走在了最前,时不时停了脚等等僧侣。
小姑娘早和一帮不大的孩子打成一片,这会正在寺庙门口用树枝写写划划,教他们识字;在小姑娘眼里,他们就是五年前的自己,没有饭吃,没有人疼,直到遇到了庄俞,才有了人疼,才有了家;当然这些孩子也是曾经的少年,所以庄俞才会很不忍看着孩子受苦。
石小可蹲在地上,望着庄俞离去路,刚想着哥啥时候回来,就瞧得一个远远身影愈来愈近,肩抗好多东西,
“我哥哥回来了。”小姑娘说完,一溜烟儿,跑去接了庄俞。
住持这才看到,不免薅了一把长须,点了点头。
庄俞扛着荤腥离着寺庙老远处放下,同住持打了声招呼,旁边一个同小姑娘高不了多少的孩子说道,甜甜说道,“你哥哥力气真大。”
石小可小嘴一撅,仰着头,双手叉腰,趾高气扬,半点不含糊答道,“那是。”
庄俞无奈了摇了摇头,帮着小姑娘摆正了小脑袋,不然走路就有些飘。
住持这才看到后面两个僧人,肩抗两麻袋大米,气喘吁吁,到了寺庙,轻放了米袋,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端不起身。
住持轻然一笑,望了眼少年,心中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