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仅是叫小道士通传一声黄俊明,黄俊明就能预料到自己是因为水泥路一事来找他?不纳贡做好了三条锦囊妙计。这可让李世民大感叹服,不说别的就说黄俊明的这一点洞察力和前瞻性,就足以让人钦佩了。
“小八,你呀,和仙师一样学会了卖关子。快给朕看看。”李世民一把从李元亨手中抢过了锦囊,再次问道:“朕听闻曾经诸葛武侯也做过这么三条锦囊妙计,不知这锦囊妙计可与那诸葛武侯的锦囊一般有什么顺序?”
李元亨颇为郁闷的看着被李世民抢夺过的空空的手,随后说道:“师尊没说什么顺序不顺序的,直径就把这锦囊给了小弟。皇兄拟制及看着办吧。没事的话,小弟先回去了。”
“着什么急,你就这么不待见二哥?”李世民听到李元亨要回宫,挽留着,说实话,自玄武门一事之后,总觉得和李渊,还有自己的那些个兄弟之间有了一丝为不可查的隔阂。不过这种隔阂在李元亨身上却没有体现。所以说,他还是乐意和李元亨多多相处一会的。
“哪有。”李元亨轻轻回道:“这不是还要赶回去修行么,再说现在道藏中那些养生之法可是小弟负责整理的。忙得很啊。”道教的养生之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相当实用的一种东西,黄俊明在现代的那种注重养生的耳濡目染之下倒是学了不少,想起来的那些东西早就一股脑的传授给了他。那些暂时想不起来的,也在他偶然想起来之后,写了下来丢给了李元亨,再加上典籍中记载的那些养生之法,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由于这天仙宫上下对于养生之法最熟悉的除了黄俊明,孙思邈两人之外也就只有李元亨了。所以李元亨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行,行。行。”李世民对于李元亨的话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应承了几个“好”字。随手取过一个锦囊打了开来,只见锦囊上写道:“自古囚徒。罪孽深重者斩,罪孽不深者,或囚。或流。斩者暂且不论,囚,每日两餐供应。禁于囹圄,或受狱卒鞭笞,或耗费光阴。流,千里远涉,不毛之地求生存。于国无弊亦无大利。修路,利国益民之大事,人手不足。徭役伤民,何不取天下囚徒劳作?以力消除自身之罪孽。按罪情大小,划分其劳作年限?年限一到自然放归家中,即利国事,又使罪犯得到惩罚,劳作中修正自己的罪过。两全其美。”
李世民看着这一条,默默不语,无论在什么时候,世界上都少不了犯罪,或轻或重,轻的打几个板子就算完事。重的就像是黄俊明所说,要么直接砍头,要么丢在牢房的某个角落,要么就流放某个不毛之地。黄俊明提出的这个方法,历代帝王也有用过,比如秦始皇修皇陵。等等甚至在更早些的时候囚犯也是用作士兵的。
看了黄俊明的这点建议,李世民心里甚至在琢磨着,是不是把现在的武德律取消了,毕竟武德律是沿袭隋朝的律法,和大唐的现状已经不是十分合用了,再把什么打板子之类的肉刑也取消了,犯罪了就像黄俊明所说的一样,干活去,按照罪情大小干几年活不等,至于那些死刑犯,干一辈子吧,也不害人性命。应当不错。至于大唐律还要等上几十年才能出现呢。
李世民甚至在想,每次黄俊明给出的答案似乎都不止适用于一件事,这黄俊明不见自己,对大唐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再说黄俊明每次触犯皇权也都是无心之过,从出发点上和最终的结果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相当好的。再说了,黄俊明的建议每次也都是和自己说传不到外面去,也没什么值得忌讳的。似乎自己这个做皇帝的有点显得不是那么大度了。
心里想着,李世民随手从剩下的两个锦囊之中拿出了一个,打开之后,仅仅看了一眼,就满头大汗,连手中的纸条都掉到了地上而不自觉,只见纸条上写着:“贞观二年,蝗灾,以工代赈。”
贞观这个年号早就定了下来,当初为确定年号还被朝中大臣吵了个天翻地覆。最后选来选去,觉得李世民这贞观子的道号中,“贞观”二字确实不错,便选了贞观作为年号。也就是说,明年过年的时候就可以称作贞观元年了,而后年就是贞观二年,现在已经是十月,蝗灾又多发在夏季,算算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
按照黄俊明所说,贞观二年会发生蝗灾,这绝对是一件大事。而且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也就是说,如果黄俊明的语言准确的话,贞观二年绝对是一个灾年。并且,蝗灾乃是天灾,自古以来蝗虫便有“蝗神”之称,一旦发生蝗灾,就证明统治者不利,引发天怒。并且“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力”这样的看法也是深入人心。
李世民的这个皇位自己是怎么得到的也很清楚,虽说蝗灾是天灾,但也极易引发人们的口舌,说他不该当这个皇帝云云。对于这件事的真假,李世民却不会去产生疑问,哪次黄俊明的语言不是准确的?震惊归震惊,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个事情提前的处理好。应对一年半之后发生的大蝗灾。
震惊过了蝗灾,李世民又看起了“以工代赈”四个字。“以工代赈”这几个字李世民不难猜出其中的意思,对比自己想要修路,顿时觉得是一个相当好的方法,以后发生什么灾祸,这几个字也是相当合用的。
———————————————————————————————————————————————————————
抱歉,昨天喝多了,明天四章一万二。欠一章,西南自己找个枝头挂上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