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苏州的这几日,苏牧确实带郑晴川去拜访了当地的几个官僚,那天在亲戚们面前说的推辞话并不是虚言。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规律:上午先去官僚家拜访,早点告辞,然后中午早一点找家酒楼吃吃当地的名菜,接着赶路回苏老夫人住的地方,一般这时是在午后的样子,再挨个儿地去亲戚家拜访,走马观花似的,一下午能走好几家亲戚,早点告辞,赶路回客栈。
在苏州的七天,行程是满满当当。郑友有时候跟着苏牧去乡下看看,但大部分时候他是去会他自己的朋友。
郑晴川每天都会问一遍,问苏老夫人:“祖母,一起去荆州好不好?”
但是苏老夫人坚持要留在这里。可是,在苏牧和郑晴川准备赶路去荆州的那一天,大家互相告辞,苏老夫人却哭得像一汪老泉。
阿清和阿韵都劝:“祖母,和我们一起去吧!别哭!”她们拿着手绢,帮苏老夫人擦脸上的泪。
苏老夫人大概是觉得欣慰,泪中含笑地摇摇头,还是坚持不肯去荆州。
苏家大伯父和苏家大伯母两人急得都快要跳脚了。苏家大伯母急不可耐地劝道:“母亲,如果您不去,我们怎么好意思去做客呢?”
一急,倒是把心里话给说出来了!
旁边有亲戚在笑!笑声中有点讥讽的意思。但是苏家大伯和苏家大伯母两人没有一点脸红,苏家大伯接着道:“母亲,苏牧这样年轻,如果没有两个长辈在身边,怎么行?如果您怕在那里住不习惯,让儿子陪您去吧!”
“对!对!”苏家大伯母一边点头,一边附和。
苏老夫人瞪他们几眼,以示警告,毕竟当着这么多亲戚的面,还要给眼前这厚脸皮的两人留面子,所以没有骂他们。
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苏老夫人能不知道么?这两人就是想像过去那十年一样,在苏牧身边蹭吃蹭喝,贪图富贵罢了!还拿她这个长辈来当过河的桥!“去哪儿?我都这么多年没回来了,就想住自己家里!我都快老糊涂了,能帮苏牧什么?你们俩也安心在家待着,帮忙教教孙子!”
苏家大伯母的几个儿媳妇在旁边站着,脸色有点隐晦,其实她们巴不得公公和婆婆早点离开家,不管去哪里都行!有些长辈像棵草,甚至像烫手山芋,人人躲!有些长辈像个宝,人人抢着要!
苏家大伯母还要啰嗦,却被其他人的声音给盖过去了!
亲戚里有不少明白人,而且现在大部分亲戚愿意帮着苏牧,毕竟现实是苏牧可以帮助他们。
苏牧和郑晴川带着阿清和阿韵顺利出发,考虑到阿清和阿韵晕船,所以这次改用马车做代步工具,赶路去荆州。郑友也随行!
路上,云嬷嬷终于说起苏栋和佟氏的情况。“东跨院里的那位老爷现在倒是好多了,只是不肯出门,听说回家后就没有闹过,除了吃和睡,就只做读书这一件事。倒是那位夫人让人不怎么放心,听说没事就烧开水往院子里泼,口口声声地说要烫死别人,结果把院子里的一棵桃树倒是烫死了。您说这怪不怪?按理说,这病是不传人的啊!我还特意问过姚太医!”
云嬷嬷一脸困惑,郑晴川听完后,倒是比较平静。
如果不是山西的苏靖写信回苏州把事情解释得清清楚楚,老家的人说不定会对她和苏牧产生误会。佟氏还是心怀怨恨,怎么可能没告状?
跟着马车摇晃,郑晴川困倦了,没有回话。这次的马车是买的,不是租的,而且郑晴川坐的这辆马车比较豪华。郑晴川干脆横着躺下来睡会儿。
阿清和阿韵趴在窗旁看风景。云嬷嬷怕郑晴川滚下去,伸手护着郑晴川。
前面一辆马车忽然飘出小厮唱歌的声音,其他人听着,都笑得开怀,赶路的疲倦和无聊一扫而空。
只有那唱歌的小厮心情不怎么美好,因为他们是被郑友逼着唱的!这唱的是什么呀?是画舫上那些歌女唱的小曲儿!
原本那种婉转悠扬、如泣如诉的曲调,偏偏被他们唱出了滑稽的味道!
阿清和阿韵笑得肚子疼,把郑晴川推醒来,笑道:“七七,你听!”
郑晴川睡眼朦胧,坐起来,整理一下头发,又揉揉脸,问:“是有人在唱山歌么?”怎么这么难听?
阿韵:“不是!是二表哥的小厮在唱!”
郑晴川问:“唱的是什么?”
阿清笑得津津有味:“不知道!”
郑晴川伸手捂住耳朵,太难听了,不能再听了,再听下去,她都想唱歌了!她有个毛病,听到别人唱歌难听的时候,而且又躲不开的时候,她就特别想张开嗓子,大声唱,把别人那难听的歌声盖过去!
云嬷嬷也笑得开心,但是她察言观色,发现郑晴川不想听,于是她撩起窗户的帘子,把头伸到窗外,喊道:“不好听!别唱了!”
外面那滑稽的歌声戛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