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不可能甘于现状的。其实早两年,我就知道,恐怕当今圣上的权力已经架空,当时才有了辞官之念想。”
“那你当时为何没有果断辞去呢?”我问道。
我兄弟忽然愣了一下,停顿了很久才缓缓地说:“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当时,我觉得圣上……他很孤独,也许需要有人来支持他。”
我听他如此说,也只得感叹道:“你这还真是一条路走到黑。”
“现在对圣上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我兄弟道:“权力交出去,换得性命与体面。”
“他的命是保住了。”我说道:“你这条命现在可就在刀俎之上了。”
“你提醒得对,我今早去他那处,是欠考虑了。”我兄弟忽然道:“现在风波未平,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会让太子殿下他们有所顾虑……兄弟,多谢你为我言。”
我心中又一动,他是极少叫我“兄弟”的,这一生都极少叫。
“渊哥……不,圣上他,气色如何?”我问道。
“与往日也并无太大不同。”他道:“圣上亦是一代枭雄,胸怀皆远高于你我,事已至此,日子也都要往下过,早上竟觉得与他聊得颇为尽兴,仿若回到以前。”
“那便好……说实话,能留下一条命,还保住地位与荣华,甚是不易了。”我道:“想那历史上的帝王之家,家破人亡之事数不胜数。”
“现今的太子殿下,小时候我便时常见他,颇具手腕胸怀,是难得的治国之才。”他道。
“兄弟你是看好他?”我问道。
“看好不看好的,这往后又岂是我能左右的?你我皆是老臣了,这一辈子的起起伏伏还不够多?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便罢了。”他苦笑了一下:“就像你刚才说的,好歹……也得护着家里人不是?”
“是这话。”我笑道,主动倒了酒,端起酒杯对他道:“咱不求上进,只求安心。”
他拿起酒杯,和我碰了一下,我俩一饮而尽。
我这憋了大半年的阴郁之气也终于烟消云散。
政变之后大概有那么几个月,李世民是“太子殿下”,后来李世民这小子登基之后,虞世南就要辞官回老家,意思说自己年纪大了,既然已经帮助圣上成了事儿,那圣上就放老臣退休罢!
然后李世民不让,又要给他升官,他又坚决不接受升官,两个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推来推去,后来虞世南就没走,被加了一堆官职。从此开始了外人看来辉煌亮眼的人生高峰。
对于我们这些老臣的人事安排,他的班子也是做得很妥帖的,基本就是遵循了“无论阵营,论功论资历一碗水端平”。
我兄弟当时被安排的情况是这样的:
首先,给事中是彻底抹掉了,以前他说不当,渊哥让他干别的就没给抹这个,所以你们在武德年间看到的他刻碑的署名,都还都是给事中这个头衔。
大家现在可以看到的有一个他这个给事中署名的隶书碑,叫做《宗圣观记》,就是立于武德九年,政变前夕呀。这个还有个好玩的事情就是日本《朝日新闻》的四个大字,是从这个碑里集的字,甚至不惜拆字组字,也要选我兄弟的字,可见他的书法影响之大。
其次,升官了,他最大的官职是一个荣誉官职,叫做“银青光禄大夫”这是一个从三品的散官官职,没啥事儿要干,你可以理解为这个是个发工资的档级,俸禄按照这个发。基本上老臣都有这个官职或者更高一层其他的什么大夫。当时封了挺多隋朝旧臣的,并不稀奇。
再次,他的正经官职是“太子率更令”,在东宫里掌管一些祭礼司仪之类的事情。实际上东宫也不多需要他这个老头管。这个默默无闻的官职,居然因为他而在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人直接就叫他“欧阳率更”的。
最后,还念他三朝老臣,能待机时间这么长撑到唐朝不容易,所以给封了一个“渤海县男”,历史上“公侯伯子男”,“男”是最低的一层爵位,却也是很高是殊荣了。为什么给封到“渤海”去了呢,因为他祖上好像是山东的,尽管后来他爷爷这一辈就到了湖南,他自己生在广州,基本就没去过山东。
李世民执掌天下之后,把他秦王文学馆里面的文墨之才都合并到了他爹设立的修文馆,改名为“弘文馆”,所以原来我兄弟这“修文馆学士”就变成了“弘文馆学士”,我们就又与他是同事了,包括虞世南、褚亮之类的,还有我这个小透明,都有这个头衔。
总结一下就是给了荣誉官职,然后不管什么事儿了,其实这是一个李世民和我兄弟都觉得妥的状态。
另外再补充一句,往后步入贞观年间,大家也都是七十多的老头儿了。
网文通篇都是七十多岁的老头蹦跶估计你们也觉得不爱看。所以你们可以用这些老头写的字反着来脑补一下样貌,比如我兄弟这字配一张陈道明的脸不过分吧?或者我觉得吴彦祖也不错,总之我之后写的时候会注意尽量不描写老头儿们的外貌特征的,请各位看官自行脑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