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经过十天的休战整顿,各镇诸侯好不容易安抚军心,使得全军将士渐渐冷静下来,从而安心留在营中休整。
不成想,飞云渡一把大火再次将盟军推向未知的险境当中,使得盟军已经确定下来的休整策略横生枝节,令这场暂时进入休战状态的战事突生变故,变得吉凶难料。
然而,各镇诸侯包括袁绍在内都不会想到,飞云渡粮草大营出事却是早在曹操的预料之中。
早在他飞云渡大败而回之际,当他麾下两万人马被安排在大营左后方靠近飞云渡悬崖驻扎的时候,为了自保,他就想方设法怂恿袁绍将粮草大营放在飞云渡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曹操帐下仅有的两万兵马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受到荥阳徐荣所部的背后偷袭。
没错,又是万无一失,就像他曾经劝说袁绍把粮草大营安扎在飞云渡一样,绝对万无一失,只可惜他没有对袁绍说真话。不然的话,袁绍就会知道曹操所说的万无一失并不是指粮草大营,而是特指仅剩的为数不多的两万曹军。
或许袁绍至今都没有意识到,自从飞云渡惨败之后曹操整个人都变了。以前曹操确实对盟军很用心,设身处地的为盟军谋划,千方百计地想致李利于死地,为夏侯惇兄弟二人报仇,为自己日后逐鹿中原扫清障碍。为此他甘愿亲身赴险,亲率大军偷偷潜入飞云渡设伏,试图一举夺取函谷关,一战成名,亲手除掉天下第一诸侯李利李文昌。
可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尤其是突变或巨变。
飞云渡狭路相逢的那一幕,让曹操偷袭函谷关的计划胎死腹中,六万青州兵几乎全军覆没,甚至险些搭上自己的性命。所幸苍天垂怜。让他从马超的指缝间溜走,继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潜伏在飞云渡内整整八天时间,直到盟军渡河、西凉军全部收缩兵力入关之后,他才得以虎口逃生。幸存下来。
九死一生的曹操满以为袁绍一定会替他死里逃生而感到高兴,甚至还会喜出望外的出营相迎,并且一定会帮助他重整旗鼓,尽快恢复实力。然而,当他回到盟军大营的那一刻,除了曹仁、乐进等人等到辕门口之外,各镇诸侯居然置若罔闻,而袁绍更是自始至终都不曾露面,甚至没有派人前来问候一声。此后他回营后的三天里,各镇诸侯竟然无一人前来探望。连一句虚情假意的安慰都没有,反而冷脸相对,言谈举止中处处透漏着讥讽嘲笑之意。
世态炎凉至此,人性凉薄如斯,无疑是给了曹操当头一棒。让他心寒如冰,彻彻底底的透心凉啊!
然而,他并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仍然对自己合作多年的盟友袁绍抱有一丝期望。因此,他回营第一件事就是前往袁绍帅帐,想要亲眼看看袁绍是不是当真如此绝情,丝毫不念昔日的兄弟之情。毫不顾惜之前的盟友之谊。
结果,袁绍无情地给曹操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彻底掐掉心里仅有的一丝奢望幻想,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诸侯争霸的残酷以及盟军诸侯们翻脸无情的丑恶嘴脸。
从那一刻起,曹操彻底醒悟了。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那便是:正面的敌人并不可怕。因为他若想杀你,必然是正大光明地拔刀相向;真正可怕的敌人往往藏匿在你的身边,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你背后,等到你最虚弱、最无助的时候,落井下石给予你致命一击。
正因如此。当曹操与程昱商议未来出路的时候,他突然有了一丝明悟,感觉西凉李利并不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样可恶,反而比袁绍等一众诸侯更加真实。至少李利信守承诺,为人处事光明正大;与这样的人暗中结盟或是达成合作关系,往往要比袁绍等人更加可靠。
诚然,在曹操眼里,李利就是与曹家、夏侯家仇深似海的大恶人,而且还是个实力强悍、行事强势霸道的诸侯霸主。其人是中原诸侯所面临的最强劲的敌人,也是天下所有诸侯公认的头号大敌,人人都想将他除之而后快。但是,就是这个能让所有诸侯恨得咬牙切齿的西凉霸主,既有让诸侯们畏惧如虎的一面,也有让人敬重钦佩的一面。
天下诸侯都想杀李利,是因为他太过强大,强大到足以危及诸侯们的身家性命,是以不杀他就意味着早晚必被他所杀。可恰恰是因为他足够强大,无形中让诸侯们对他十分敬畏,世人都敬重强者,诸侯们自然也不例外,甚至他们对强者的崇敬远远超过常人;因为他们深知乱世生存不易,想要真正强大起来更加不容易,既然西凉霸主李利能够强大如斯,就必然远远他们所没有的超凡能力。
这样强悍之人难道不值得敬重吗?
所以,当程昱历数李利的诸多事例之后,曹操心里其实已经接受了程昱的建议。只不过他十分不甘心,仍想再努力一下,再等等、再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