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仔对老老家的左邻右舍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除了打铁店、茶餐室、楼下租出去的百货店、后排布庄、瓷器,因为他们家都有跟傻仔年龄相似的小孩。虽然这样,年代久远,也开始模糊起来了。
但对老家的邻居,傻仔则记忆犹新,脑神经比较完善了的关系吧。
老家的右边是锡克人(Sikh)与华人的混血家庭。
“锡克”本来纯指信奉锡克教的人,但在南洋半岛,绝大部份锡克教徒的祖先都来自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Punjab),因此“锡克”也泛指旁遮普人。他们说的语言就是旁遮普语(Punjabi)。
锡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头上戴的头巾帽,帽子里面是圈在额头上的头发。根据锡克教义,头发和胡须是上苍赐于人类的,不能随便剪去。因此每个锡克人从小头发都得留起来。小孩时期只需用一小块布包起来,像武侠电影里面那样,分别是他们包在额头上,武侠人物包在后脑。长大后头发太长,只能卷起来以头巾帽包着。
锡克家庭的父亲当然是锡克人,母亲是华人。两夫妻受的都是英文教育,但母亲家庭背景的关系,会说华语,但不会写、也不会看。他们有个儿子,年龄跟傻仔大姐相若,名叫哲伦,当然是翻译名。
说起翻译名,这里脱轨一下。
在南洋半岛,官方语是马来语,所有公民的官方名字一律都需要以拉丁字母拼出来。每个公民各自母语系的名字纯粹是私人选项,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
由于南洋半岛华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大陆南方各个不同的地区,在半岛1957年独立的时候,所有居民都要去办身份证。问题来了,绝大部份的华人说的都是家乡方言,被马来注册官问起名字的时候,只会用方言唸出,注册官代为拼出来。因此有了同一个中文姓,但不同拉丁拼音的情况。
比方说,“陈”姓在南洋半岛的官方拉丁拼法可以是福建(闽南)话的 Tan,潮州话的 Tang,广东话的 Chan(成龙的原名陈港生,Jackie Chan 也是这样拼),客家话的 Chen,等等。
又比方,“刘”可以是 Lau,Low,Law,Lew,Liew 等等,注册官自行决定,但绝对不会是 Liu。
再打另一个比方,Tang 可以是指潮州话里的“陈”,客家话里的“邓”,但绝对不会是普通话里的“唐”。
所以单看一个华人人姓名的拉丁拼法,除非知道他的背景母语系,否则很难知道他的中文姓名。这种杂七杂八式的拼法,混肴了很多来自中港台的华人。
虽说如此,在南洋半岛长大的人,通常多少都能从中简单的猜出某个人中英文姓名。
比方说,来自北岛的人大部份都是福建人,所以那里的“陈”姓绝大部份都是 Tan。
又,“陈”姓在南洋半岛甚少来自广州,所以很少是 Chan,而绝大部份的 Chan 是“曾”姓。
离题八百里了。
混血的哲伦肤色在父母之间,比较接近南洋的肤色。他会一点点的华语,能生硬的跟傻仔一众小孩沟通。不过没多久后,他们一家人就搬迁了。
傻仔对左边隔壁家庭倒的记忆是模糊了,是华人家庭。他们一家人深居浅出,父母比较低调,不常来往。他们有两个孩子,一女一男,跟傻仔与大妹的年龄相若,常被傻仔与大妹拿来互相配对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