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由光的属性推断出超感知物质的存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的叙述方式可能会让你感觉到我玩世不恭,我是使劲浑身解数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阅读气氛,在我高中毕业时这本书在理论方面基本已经定型,但我当时的写作能力有限,并没有急着写出来。我不想用纯概念的形式叙写全书,因为我注意到很多伟大的科研著作,它本身有很高的价值,值得让世人去分享,但因为它们的叙述法方式太直白、太枯燥,普通人根本没有读下去的欲望,这让很多人感觉自己与前沿科技之间存在距离感。

    你写出来的东西,在主体理论是正确的,但从社会人群的平均认知水平出发,你的理论别人都看不懂,并不代表你的理论高深,别人愚钝,只代表你的表述能力差劲,或者你的理论内容存在严重的错误。

    我一直处于沉默状态,所以我的表述能力一直都很差劲。大学期间我在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思考上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时间用于写短文、写小说,用这样的方式练习我的写作能力,希望能把我的思想转化成让人想读、易懂的文字形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我的叙述方式,我只能尽力而为。但我这样的叙述风格,并不代表我在理论部分的处理上不够严谨!下面将根据“光的螺旋柱体论”和“光的反射模式”,结合生物机体的特性,推导出一个不被人理解的世界——超感知世界!

    从我提出的“光的反射模式“中,可以明显推理出,人是根本不可能用光学方式观测到原子核的表面结构的,因为光柱的直径远大于原子核的直径。这也跟现实相符,目前观测原子核用的是电子显微镜,我没有研究过这种显微镜的原理,想必跟“乒乓球撞击墙面”的原理一样。电子比光子大得多,又比原子核要小得多,大量电子撞击到原子核表面,一部分电子会被弹射回来,弹射回来的电子被电子仪器接收到,依据反射出的电子排列来估测原子核的表面结构。

    单个原子核的结构都被看出来了,人不免要想,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和光子的结构终有一日会被人了解。我也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在我的纯物质理论中,要把光子列入实体物质的行列,并要指明它是有质量的,最让人信服的办法是想出一种实验模型,观测到单个光子的外貌。

    我苦思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在以人体机制为基础的世界观里,根本就不可能了解处于游离态的单个光子!

    在面对超高速运动的物理问题时,其实理论物理学家们早就满头雾水,不过还会时不时强颜欢笑地在公众面前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紧跟着实验物理学家赶紧预想和制定实验方法,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多数结果是他们也不敢确定到底有多少是对的。数学物理学家的境况就更糟糕了,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数值,让他们怎么带进公式算!某种程度上说,在某些高等物理学领域,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处于一种“瓶颈”状态,一直在原地踏步走,完善现有的理论系统。

    我认为这种瓶颈状态主要是由“光子”引起的。

    在人的五大感官系统中,器官能够感知到的最小物质在光子级以上,这是生物机体不可改变的特有属性。人眼的工作原理依靠的是光电效应,它可以把接受到的光学信息转化成电子信息,原理跟前面提到的第二种“光的反射”现象有点类似,应该是这样:螺旋状的光子集进入人的眼球,进入人眼的感光组织内,无数像弹簧一样的螺旋状光柱在原子中通过时,部分光柱会跟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的运动轨迹完全相符合,这些光子接连不断地撞击电子的表面,跟电子融合为一体,电子的能量增大,从低能量轨道运动到高能量轨道。有些电子的能量大到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从原子中逃逸出来,传递到眼球上的神经细胞内,变成电子信号传递给大脑。

    但眼睛能够识别出的是光子组合成的螺旋柱状集合体,而非单个光子。单个光子撞击到电子上对电子的运动不会构成多大影响,是无法被人体任何部位分辨出来的。人类制造出的机器,能够分辨出的物质大小等级同样也会永远限制在光子级以上。

    单个光子的存在对人类而言就像是“暗物质”,像是空间内的一个“小型黑洞”。就算你晚上处于一个密不透缝的黑屋内,你的周围依然存在大量游离态的单个光子,它们在你的周围毫无规律的高速运动着,而你完全无法察觉。

    由光子不可被人感知的这种特性,可以预断,当两条半径和频率相同的光柱迎面相撞时,由这些光子形成的光柱结构完全破损,光子变成了游离状态,两条可见的光束“凭空消失”,变成人们口中所谓的“暗物质”。

    这种现象应该可以用宏观实验证明出来,比如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用两束光线分别照射到不同的地方,在光线的终点分别测算出它们各自的亮度和热度。然后再将两束光线垂直相交射出,此时光子间会发生碰撞,产生大量游离态单个光子,在光线的终点,两条光线的亮度都会变暗,产生的热度也会减少,造成能量损失的假象。但在整个密闭的空间内,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实际生活中实例为,晚上开车,打开车内的灯,看车外的路会变得昏暗,易引发车祸,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车内和车外的光线发生碰撞,路面反射的光柱部分变成游离态的光子,导致光线变暗。

    支撑“光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这种理论存活了这么多年,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真空状态”的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真空状态指的是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