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把人体机制每个感知系统分开,把它们在各自领域存在的限制性一一挖出来,同时也从各自领域出发,阐述一下我的一些发现。
首先选取听觉系统,因为它是个相对来说不难也不易的系统。
我根据由大到小的原则,选取关键性的事物,将物质划分成如下等级:……、星系级(比如银河系)、星体级、大体积级、化合物级、分子级、原子级、光子级、亚光子级、能力子级、亚能量子级、力子级……要提前明确一下本书中关于物质大小的分类,这个分类很关键,我就先不要脸的把它称为“薛氏物质大小分级法”,哈哈!当然,你要是觉得不好听你也能叫成别的名字。
有比星系级更大的物质,也有比力子级更小的物质,这本书将不涉及到用省略号所代表的级别,因为它们已经超越了我所能理解的范围。
人类一直在追寻构成宇宙的基础物质,隔上几年或者十几年就会出现一个人,信誓旦旦地站出来宣称自己发现了基础物质,最早是气体分子,然后又是原子、电子等等,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可的是夸克、中微子、弦理论等等。
非常遗憾的是,我有十足的把握敢确认的一件事是,目前科学上所谓的基础物质,属于原子级和光子级之间的物质,它们离基础物质还有遥不可及的距离!而且以数字物理学这种过度依赖于实验观察数据、重视眼见为实的探索方式,如果它一直作为主导的研究方式而不进行改进,会让物理这门学科永远止步于光子级以上的物质研究。你可能要嘲笑我胡说八道,但我相信后面你会慢慢赞同我这种观念。
对听觉系统起到作用的物质级别是分子及分子以上的物质,所以相对来说还是容易被大众理解。
提到听觉系统肯定要说到“声音”,我第一次对“声音”这种事物感兴趣是源于儿时的一部动画片,那是一部科普类型的动画片,有一集里讲得是“声呐武器”,具体情节我记不清了,好像是利用次声波可以让人身体的某些器官组织产生共振,利用到战场上,可以在敌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导致其心脏跳动异常、耳鸣、头晕、内出血、呕吐等现象,最后致死,说白了就是用声音去杀死敌人。那是个相对比较有权威的动画片,我也第一次相信用声音可以致人于死。
我是第一次对“声音”这种事物表示震惊!
之后听说过跟声音有关的话题就是蝙蝠靠发出超声波在夜间飞行,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等等。
上学后开始跟大家一样接受正统的学习,知道了声音的一些基本属性。我在此只做简单说明。
与耳膜所接触的物体(这种物体通常是空气分子)发生规律性振动,带动耳膜发生振动,与耳膜产生共鸣。耳膜的振动在耳朵里转化成电子信号,信号传递到大脑,在大脑相关组织形成映像,从而在人脑中形成“声音”这种概念。
产生声音的这种震动方式我们习惯性把它称之为“声波”,产生声波的物质称之为“声源”,声源在一秒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约在在20Hz到之间。频率高于这个范围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这个范围叫做“次声波”,都无法被人耳识别出来。
声波只能依赖于由分子集合成的物质而存在,真空中不存在分子,所以声波无法在真空中存在。
究竟是什么物质以怎么的形式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上,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我认为可以严格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我们暂时可以马马虎虎的把它认为是能量子的转移和传递。它转移和传递的速度主要受限于分子间的密度、分子的运动速度。我们最常使用的一个常量是:在普通大气压的空气中,温度处于15摄氏度,声波的传播速度是340m/s。也就是指在离你340米远的一个物体发出声音,一秒后才能被你听见。
关于声波的其它属性和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我没有发现太严重的漏洞,所以我不对声波的基础知识做过多说明,说多了只是千篇一律的概念,毫无意义,你们大可在别的相关类型的书里找到。
在学习了“声学”很长一段时间后,基本对于曾经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已经知晓的差不多,渐渐也对声学没了太浓厚的兴趣,我感觉它是物理学中很简单的一部分。
直到到了高二才有点新的发现,也是第二次让我对“声音”的功能感到惊讶。
那天,学校请来了一位专业做演讲的人,校方的主要用意是激励全校学生学习的斗志。
我对此还是保持我一贯处事不惊、不以为然、不可一世的“牛逼”态度。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这些不入流的演讲家,在社会上做演讲的是出来卖药的,这些药多数都是坑人的,因为我所在的村子里时常有人宣传卖包治百病的灵药,几十块的药水功能上小到治疗跌打扭伤,大到治疗癌症,坑了不少人的钱,我就不明白这些大人们为啥要执迷不悟,一次再一次的上当受骗。来学校做演讲的人,我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是出来卖书的,这些书听他说时感觉很厉害,等你买回家看几页就后悔了,根本就没演讲的人说得那么好。
因此我养成了一种我认为还挺良好的习惯,就算这些人说到嘴里冒烟,我也绝对不买他们一瓶药或者一本书,毕竟家里给我的生活费也不富裕,我不能乱花,还要省点钱周末去网吧打游戏!
我时常在电视里或者图片里看到演讲者能把现场的气氛搞得异常火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