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和规划这类简陋版无后坐力炮规格的时候,杨天其实还是多少花费了一些心思的。只不过王勇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十五公分口径的二十公斤短弹?这规格是不是有些大了点?固然庄内还算像样的火炮不少,可是如果铸造起来的话还是颇费功夫的。”
张茜身为女性到没有男性那样在事物性问题上的定见与自信,只是和声说道:“亲卫旅连战斗群的火器是六点七公分口径的四公斤标准炮弹,近卫军体系的火炮轻便型的问题上考虑的少一些,也是以七点五公分口径的六公斤标准炮弹为主力。这些方便搬运和填装不说,同样的携带与家底能力下,也可以发射更多的炮弹,覆盖更多的杀伤面积。这样大的口径已经属于攻坚炮的范畴了,防御用途和便携用途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杨天其实也没有绝对的把握确定自己的看法一定是对的,只不过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规格还是讲出了自己的一些理由,如果讨论中有问题的话,似乎调整也不迟:“第一:我看过一些家丁们的前装炮操炮训练。球形弹比线膛短弹更不容易搬运。但即便这样,对体能力量还算合格的人来说二十公斤炮弹和数公斤的炮弹,仅从搬运填装这个角度上虽然有所差别,但差别不大。火炮的发射间隔速度不低于十秒的话,几乎可以无视。如果两个人负责搬运炮弹或者更多,那我看大到六十公斤也不存在填装搬运能力的问题,设计一种专门的辅助搬送炮弹的带把手的横筐即可。”
“第二,基于上述一点,几分钟内的短时间里,口径和炮弹规格越大,平均每个炮位的火力投射能力就越强。我想: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强敌交锋,同形同打猎一般的海外代差战争,或者针对古代类型的对手碾压作战是不同的。在强劲的对手面前我们没有持续发挥火力连续开火的空间,对手掩护下冲锋到近前这个理论时间内投射的弹药量越多越好。这样,后勤瓶颈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横竖只能有每炮发射二三十发炮弹的机会,为什么不充分发挥有限的后勤空间呢?”
“第三,测试场上的一些火炮和弹药测试我见过了。五公斤精制黑火药爆炸时候的声响和振动,乃至形成的炸药坑让百米外的我都有些印象深刻。不知道在十步大概十五米的距离内,直接爆破烧伤杀伤的距离之外的人,会有什么后果?十数公斤到二十公斤精制黑火药爆破测试的声音更是超乎想象。我想二十米距离内的人恐怕很有可能会在巨大的声响之下昏过去,这样算下来如果我们立足于步炮协同乃至果断的展开炮击后的必要反击,强敌并非不可能战胜。。。”
“第四,初步的测试我也看过了,同我想像的差不多。四分之一全标准装药,估算每秒二百米左右的初速,似乎是留有一定装药比例的生铁炮弹所能够承受后坐力的一个极限。这个速度之下我看都多少有一定的风险了。再降低四分之三到一半的威力,才能可靠的谋求一个良好的装药比例。这样,按照你们提供的一些能量计算参照来说,如果采用太小口径的弹丸,对携带火炮的优秀炮马潜力,钢铜复合火炮的真正潜力发挥都是一种局限。”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考虑:因为我们在强敌的压制和威慑之下很可能打不出多少炮弹,为求命中精度和效率炮击距离就不能太远,在对方线膛枪实战有效射程边缘左右的范围即可。如果采用高初速炮弹,则也不容易攻击一些坑洼处的目标。引信精度也会带来更大的实际误差。。。”
“上述就是我这样设计规划的重重原因。其实,根据你们以前提供的一些经验和信息,我大致算了算,一百二十公斤货物驮载能力的优质炮马,也就是一百二十公斤的身管如果采用依据膛压分布的合理外形,然后再考虑我们一次战斗很可能只能发射折合三分钟全射速炮弹这个实际条件,那就可以透支寿命以增加性能。同强敌交锋,性能为第一要务。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估测应该能够让单位身管威力翻倍。如果再考虑你们提供的一些钢膛铜身的性能估算,应该可以让六十公斤左右双人填抬极限的炮弹发射到每秒一百二三十米左右的初速,二三百米内应该还是并不易躲的,为了以十五公分口径的火器发射这级别弹丸,并拥有最大限度上的杀伤面积和威力,还可以采用超口径弹药,就是如同带有木身的锤头一样。。。”
言谈之中,杨天再一次展现了在张茜,王勇等人看来精辟独到而又符合应天新城所倡导的理性逻辑的见解。此时此刻,再也没有多少人怀疑杨天的天授之才可能有假了。
当人们按照杨天提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