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喋血武昌城,铁血男儿北伐奏头功。

    北洋军阀头子吴佩孚贺胜桥一败涂地,丢盔卸甲地龟缩到他的老巢武汉三镇。

    “既生瑜,何生亮!”吴佩孚想起《三国演义》中周瑜绝望的哀叹,烦躁地不等卫士为他接过帽子,自己恼怒地把帽子摔在虎皮沙发上,向副官一声恫喝:“把刘玉春给我找来。”

    “总司令,第八军军长刘玉春听候训示!”不多时,刘玉春笔直地站立在吴佩孚面前。

    “我任命你为武昌守城总司令,统辖湖北督军陈嘉谟等部队,要给我坚守住武昌城,不能有失!”吴佩孚厉声发布完命令,马上语气“玉春呀,你是我最喜爱的战将,这次武昌安危均系你一身,你的责任重大呀!”吴佩孚知道此刻采取收买人心的办法比颁布什么制裁法令都管用。

    果然,刘玉春感激涕零地“喀嚓”一个立正,挺胸发誓:“玉春不才,承蒙总司令抬爱,玉春受恩深重。玉春就是肝脑涂地,也要力保武昌不失!”

    刘玉春立下“力保武昌不失”的誓言并非完全是一时冲动而夸下海口。这武昌城位于长江南岸,四周有坚固的城墙,全长约六十华里。城高两丈有余,城外护城河深二三米,有大小城门九座。城内的蛇山横贯其间,凭高俯瞰全城。城北濒临长江,东有沙湖,南有洪山,西有南湖。城郊四周平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之刘玉春倾心竭力做好与北伐军决一死战的准备,把凡是能调动的兵力和军事器械一古脑儿都运至四周城阙及城垛,北伐军要想破城而入的确难上加难。加之吴佩孚坐镇汉口的“联军总司令部”,并附以高汝桐师固守,调暂编第二师刘佐龙部守汉阳,与武昌形成隔江鼎足而立的态势;吴佩孚又急忙联络孙传芳部队出兵湘鄂,妄图斩断北伐军后路。所以,刘玉春决心誓与武昌城共存亡,以此报答吴佩孚对他的“重恩有加”。

    九月的武汉秋雨霏霏,一阵阵风吹过,颇有些凉意。

    北伐军第四军攻占贺胜桥后,稍事休息,立刻逼近武昌城郊。

    叶挺独立团占据武昌通湘门一带距城数百米外的一片疏落的农舍。

    北伐军抵达武昌的有第四军、第七军和第一军的第二师。

    唐生智任攻城司令,陈可钰任副司令。

    攻城司令部决定:趁吴佩孚退居武昌立足未稳,立刻由第四军第十师和第七军一部及第一军第二师向武昌城发起攻击。

    攻城的部队都知道,攻破武昌城可能是彻底打败吴佩孚的最后一战,抢先攻进武昌城就是在北伐中立了特功。所以,个个表现得十分英勇。

    但是,由于武昌城太高,敌军火力太猛,攻城部队又缺乏物质准备,连起码的登城的梯子都没有,因此在遭受重大伤亡后被迫退了下来。

    欲速则不达。

    翌日,李宗仁任攻城总指挥,陈可钰任副总指挥。决定第二次攻城。

    这次攻城,针对第一次攻城失败的原因,决定每个担负攻城的团挑选三四百名粗壮的官兵,组成奋勇队(即敢死队),携带攀援城墙的长梯和绳索以及手枪、手**等短武器,奋力杀上城头,其余攻城队伍随之鱼贯冲击,一举将武昌城拿下。为了做到各个击破,对攻城区域做了明确划分:第四军和第一军第二师,进攻通湘门至武胜门之线的南门和东门地区,第七军进攻中和门至望山门之线的西门地区。对于各师各团的攻城范围,又做了明确的划定。

    叶挺独立团进攻通湘门。

    “第一次攻城,我们独立团担任预备队,没有接敌。这次攻城,指挥部叫每个团打乱建制组成一个奋勇队,我们团怎么办?”叶挺在扩大的党支部干事会上,征求大家的意见。他知道,谁参加奋勇队,就意味着牺牲呵!

    “我看,我们团每个营都是一把尖刀,官兵勇猛,敢打硬仗,就不必打乱建制了。”第一营营长曹渊首先发表了意见。

    “我同意曹渊的意见。”第二营营长许继慎马上表示支持。但他说完略一停顿,马上又讲,“团长,这个奋勇队就由我们第二营担任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不、不!”第一营营长曹渊听完急了,腾地站了起来,“团长,二营在攻打汀泗桥和贺胜桥中一直担任前卫任务,伤亡减员比我们第一营多,这一次轮也该轮到我们一营担任一次前卫任务了。许营长,你说要摆摆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他的话柔中寓刚,使人难以反驳。

    “不,还是由我们第二营担任。”第二营营长许继慎的语气虽然十分坚决但缺乏与曹渊匹敌的理由。

    “你们两个营长就不要争了。谁当奋勇队,谁就准备为革命捐躯,其品格,为人楷模,感人至深哪!”叶挺动情地看着他这两位可敬的营长,推心置腹地说完,眨了眨发酸的眼睛,“我看曹营长讲的争当攻城先锋的理由很充分,那就由一营来担当吧。”叶挺说到这里打了个吨儿,“不过,曹渊同志,回去后要给全营同志做好政治工作,使同志们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为革命准备付出一切,打出我们共产***的独立团的军威!”

    “是!”曹渊向叶挺和在场的营队长们敬了个环形礼,那激昂的神态只有从视死如归的战士身上才会表现出来。

    争取到担任独立团攻城先锋任务的曹渊,大步流星地回到第一营的驻地洪山先农坛,立刻召开连排干部会议,传达了支部的决定和叶挺的要求,叮嘱大家要逐排逐班地做好政治动员,要充分做好攻城的思想准备和器械准备,最后刀劈斧剁地说:“这次攻城,我们营目的单一,手段明确,奋力攻城勇为先。我是营长,不必争,我第一个往上攻!”

    “哎,营长,这可不行!攻城手段再明确,也不能没有指挥呀!你是一营之长,你先上,要我们这些当连长的干什么?”几个连长一齐喊叫。

    “对呀,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你们说营长不能先上,那你们当连长的也是一连之长呀!你们先上,要我们这些当排长的白吃干饭呀!对吧?!”几个排长的嗓门比连长们还大。

    “大家不要再争了,凡事总有个先后,不管是谁第一个冲还是第二个冲,反正都得冲。我这里都写好家书了,不信你们看,我第一个冲是板上钉钉了。不会变的。营长,不信你看。”说话的是身材不高但很精干的三连连长、共产党员高超。

    “怎么?”曹渊接过高超递过来的家书一看,果然是高超写给他妻子的。他在信中说,我们家就在武昌城内,受尽了军阀的欺凌,自从他到广东从事革命工作,尤其是自当上孙中山先生的卫士,就抱定随时为革命献身的志向。这次攻打武昌,是国民革命军为了打败吴佩孚,解救受苦受难的城里百姓,他很可能在攻城中牺牲,这种牺牲值得,希望妻子不要过于悲痛,要保重身体。他在信中还说,他把仅有的几十元钱和几件衣服连同这封信会托付同志转交给她,权作留个纪念。

    “三连长,我的好同志!”曹渊激动地上前握住高超的手,两眼噙满泪花。他是为有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军事干部而备感自豪,而激动不已。

    其他连排干部看完高超的家书,再也没有争谁第一个先爬城,鼻翼翕动着,默默地离开了。

    可是,一个小时以后,几个连排长们拿着几十封宛如三连长高超一样的家书,争相交给了曹渊。

    “好,都收下,都收下。”曹渊紧咬牙帮骨,强行抑制住没有因过于激动而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又在壮行时。

    但是,当曹渊把全营官兵写的家书交给叶挺,硬汉子叶挺也激动得嘴唇连连颤抖。

    作为一个指挥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部下甘愿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而感动、而骄傲的呢?

    叶挺马上将第一营官兵的家书交给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和党代表廖乾吾。

    陈可钰和廖乾吾对于独立团官兵的慷慨悲歌大加赞赏。

    独立团“留书攻城”的佳话,立刻不胫而走,迅速在友军和当地群众中传播。

    有人这样赞道:“古人抬棺出阵,今人留书攻城。革命军视死如归,忠勇逾恒!”

    根据指定日期,第二次攻击于拂晓时分开始。

    曹渊奋勇队,没有一声“前进”的命令,也没有一句“跟上”的催促,三个连齐头并进,分左中右展开,火速到达通湘门的登城地段。

    虽说是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