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赵一鸣的话,了然和尚陷入了深思,他是读过书的人,经过赵一鸣这么一通话,突然茅塞顿开,历朝历代的人口变化与治乱循环,果然有如此深的关系!但是如何摆脱这种更迭呢?
“依小哥的说法,这天下治乱如何能够解脱?”和尚问赵一鸣。
赵一鸣虽然知道,但要用清代人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却非常困难。于是挑选词语,慢慢地说:“有两个方法,同时使用,可以解决这个恶性循环。第一个是扩大耕地面积,第二个是控制人口增长。”
“人都说多子多福,难道不让人生养?这耕地,可耕的都已经开垦殆尽,哪里又有土地可耕?”和尚反问道。
“不是不让生,而是少生,最好是生两到三个孩子。至于土地,东北可以开荒,新疆可以开荒,南洋也可以移民去开荒。”赵一鸣只知道后世有个北大荒,并不知道满清禁止汉人进入东北和新疆。
“你说的有道理,却不能实行。谁会只生两三个孩子?满洲、新疆都不许汉人去开荒,本朝又禁海,百姓如何去南洋开荒?”和尚继续反问他。
赵一鸣有点发火,怎么被一个清代人难住了,自己21世纪的人,对历史的主线还是了解的。正是由于清朝的层层封锁,才造成大片国土沦入敌手。更可恨的是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的落后。落后就要被挨打,这是意识形态反复教育他的。但他又不能空口白话的去跟和尚说工业革命,去说地球是圆的,所以他只能沉默了。
见他不说话,齐林给他帮忙说:“如果不是朝廷的禁令,老百姓也不会受这么多苦。为什么当政者没有想到赵兄弟刚才说的?”
“因为他们的权力正是建立在别人的贫困之上的。”赵一鸣愤恨地说。
和尚笑着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赵一鸣继续说道:“皇上要用穷人当太监,官员要用穷人做奴隶,男人要卖贫穷人家的女儿当小妾。如果人人都吃得饱穿得暖,当官的如何去奴役别人?”
他的话获得了齐林的好感,齐林两眼放光,刚要附和他,和尚打了个手势,让他们住嘴,官军从饭店到码头来了。等上船后,和尚问赵一鸣是否读过书,赵一鸣谎称读过几本书。
“小兄弟还是有些愤世嫉俗了。尊卑自有秩序,三纲五常,天理如此,难道没有朝廷的禁令,就没有穷人了吗?”
赵一鸣还没有开口,齐林的妻子却先说话了:“如果有生路,也不会有那么多溺婴了。”
齐林看妻子说的伤感,也肯定了赵一鸣的观点:“总是该给百姓一条活路。如今朝廷既不能让百姓安居,又不许百姓迁移,是要把百姓往死了逼。”
和尚念了声阿弥陀佛,叹了一声说道:“世间之事,只让人徒增烦恼。”
赵一鸣因为有些话想说而不能说,心里很是惆怅,看着悠悠河水,满目凄凉,魂飞到别处去了。刚才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