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就能顺利入朝为官。
故而士族更加看重的,是文化水平,是武艺,是个人修养和道德名望。
但捐官完全不需要这些,只需要钱!
如今东汉商业正在飞速发展,各地已经开始涌现出一批从普通老百姓出身的富商。
当然,大部分富裕的产业还是被士族把持,但这依旧还是让士族们产生了浓重的危机感。
如果东汉也开放捐官,那士族们岂不是要和那些浑身上下充满了铜臭的家伙当了同僚?
这是心高气傲的士族们绝对无法接受的。
士农工商,士人第一等,商人第四等。
第四等的商人凭什么能和士族们一起同朝为官!
故而,东汉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才会如此激动,如此的不可接受。
刘秀笑呵呵地开口了。
“所以朕说过的,科举才是正道嘛。”
“诸位卿家觉得呢?”
听着刘秀的话,群臣都是一愣,表情变幻不定。
片刻后,宋弘干咳一声,正色道:
“陛下所言极是,将来的大汉应该是以科举制度为主,察举制度作为辅助来进行选官。”
邓禹回过神来,点头道:
“对对对,绝对不能开捐官这种口子,那是对整个大汉和所有士族的羞辱!”
群臣齐声称是。
刘秀呵呵一笑,道:
“朕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没了太监乱政,再消除掉捐官这个毛病,大汉的将来肯定是更好的!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捐官制度,古而有之。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过“内栗千石,升爵一级”的纳捐方式。】
【大清的捐官制度,有说是顺治朝开始的,也有说是康熙朝开始的。】
【顺治朝时,清军刚刚入关,连年征战急需大笔军费支撑,同时也能通过捐官的方式笼络一批当地士绅的心。】
【康熙朝开启捐官,则是因为吴三桂发动了叛乱,国库之中对军费的需求迅速增长。】
【到了雍正朝,也同样因为对准噶尔的战争开启过捐官。】
【捐官的弊病非常明显,用钱买官的这批人能力低下,大多又带着想要通过官职收回买官本钱的心思,对治下百姓而言会产生极为沉重的负担。】
【此外,对辛辛苦苦通过科举获得官员身份的读书人来说,用钱就能获得官职,无疑严重地践踏了他们的尊严,让他们对纳捐的官员乃至朝廷产生极大的不满。】
【为了防止这一点,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都是在朝廷收到足够多的钱粮之后就停止了纳捐,并规定捐来的官员不得入礼部、吏部等重要部门,也不能授予和教育有关的官职。】
【如此种种限制之下,纳捐在大清之前的王朝中并没有形成太大的问题,但到了乾隆朝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幽静的江南园林中,乾隆皇帝神清气爽地从宠妃的房间中走出,来到了不远处的书房。
领班军机大臣傅恒早就已经在此地等候,桌案上也摆满了奏折。
作为一个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皇帝,乾隆皇帝虽然出巡,但也同样会处理奏折。
拿起一封来自户部的奏折之后,乾隆皇帝听着傅恒的简报,突然皱眉:
“今年预计亏空五十万两?这个户部怎么搞的!”
听着乾隆皇帝蕴含怒意的话,傅恒不敢怠慢,开口道:
“回陛下的话,户部那边的解释是,您这一次下江南预计耗费的银两是两百五十万两,比之前要多出五十万两,故而就有了这笔亏空。”
“不过陛下放心,国库之中存银还有一千六百多万两,区区五十万两并不是什么问题。”
乾隆重重地哼了一声,道:
“那怎么行?朕可是立志要超越历代先帝的,若是朕在位期间竟然出现了亏空,这是朕辉煌人生的一大污点!”
“傅恒,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傅恒闻言颇为无奈。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两,难道是想要就能从天下掉下来的?
傅恒试探性地开口:
“陛下,要不然就加赋?”
乾隆皇帝断然拒绝:
“那怎么行?皇祖说的永不加赋,朕怎么能违背皇祖的意愿,不像话!”
傅恒又提出了几个意见,都被一一否决。
绞尽脑汁的傅恒看着脸色越来越难看的乾隆,心中警铃大作。
若是再不能想出让陛下满意的办法,今天这一顿臭骂是肯定逃不过去了,领班军机大臣的职位怕是也要悬了。
傅恒深吸一口气,咬牙开口道:
“陛下,不如就纳捐吧?”
“纳捐?”乾隆皇帝摸了摸鼻子,有些疑惑:
“朕不是一直在开着纳捐吗?”
傅恒正色道:
“臣的意思是,纳捐还可以再开放一点。”
“这样的话,国库就能有更多进项了。”
【乾隆皇帝为了让国库不产生年度亏空,刚刚登基不久就已经开放了纳捐。】
【每年纳捐所得白银,少则数十万两,多时一两百万两,保证了乾隆前期国库每年收入的增长。】
【但到了乾隆中期,伴随着平定准噶尔战争,四次清缅战争的陆续开打,再加上巡游江南需要的花费,国库支出接连增长,收入却并没有增加。】
【非常要面子的乾隆无法忍受国库亏空的名声,于是他决定继续扩大财源,进一步增加纳捐的范围,并对此做出了详细规定。】
金幕画面之中,一名官员正在高声诵读着最新规定的纳捐制度。
“大清纳捐,分为暂行纳捐与现行纳捐。”
“暂行事例中,文职京宫自郎中 (正五品 )以下,外官自道员 (正四品 )、知府 (从四品 )以下均可纳资入仕。”
“现行常例中,除原有的捐职衔、 出身外,并许现任官捐升迁、加级记录平民捐封典!”
“一并公布纳捐价格如下!”
【以当年的俸禄来算,买一个知县的官职需要四千六百二十两,而一个知县每年的俸禄仅仅七十五两。】
【通过简单数学计算便可得出,一个知县就算不吃不喝没有任何支出把所有俸禄都存下来,也得整整六十一年半才能回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贪腐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若纳捐的官员仅仅是一小部分人,或许风气还有扭转的可能性。然而仅仅在乾隆年间,通过纳捐出身的官员就已经超过了全部官员数量的三成。】
【如此巨大的数量,让乾隆朝贪腐成风,一句极为有名的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画面一转,乾隆皇帝坐在御书房中,听着傅恒的汇报。
“陛下,户部那边刚刚已经送来了去年的全年账目报表汇总。”
“根据这份汇总,去年大清国库盈余一百五十万两!”
乾隆闻言,乐得呵呵大笑。
“好好好,这国库又盈余了。”
“傅恒啊,你说朕在位的时候国库年年盈余,将来的后代们会怎么评价朕?”
傅恒闻言立刻开口道:
“自然是称赞陛下圣明,治下有方,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收入连年增长,乃是真正的盛世啊!”
乾隆皇帝放声大笑,摸着胡须沾沾自喜地开口:
“朕想想,叫乾隆盛世?嗯,不太好,朕是个孝顺的,得把父皇带上,应该叫雍乾盛世!”
顿了顿,乾隆又挥了挥手,笑呵呵地开口:
“不不不,朕可是皇祖养大的,应该叫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在康熙、雍正两朝,老百姓的生活尚可维持。】
【然而到了乾隆朝,在文字狱、大兴战争、纳捐导致官员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的情况下,老百姓变得极其穷困,十成之中有七八成家徒四壁。】
【但乾隆朝的国库收入、盈余反而连年增长,每年清朝国库的收入都在五千万两到六千万两,乾隆初年的国库存银为三千四百五十三万两,到乾隆末年超过了七千万两。】
【故而,乾隆自称的盛世也是历史上最奇葩的盛世,是底层百姓最为穷苦,官员们中饱私囊,国库连年增长的“盛世”。】
【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改善老百姓生活,反而让老百姓在生死线上拼命挣扎的盛世。】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无语了。
【汉高祖刘邦:好家伙,搞了半天,这个所谓的盛世就是通过卖官,把底下的钱都收到国库了,营造盛世的假象?】
【秦始皇嬴政:不过说实话,这个每年几千万两的国库收入还是很惊人的。】
【汉高祖刘邦:老赢,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这几千万两的收入是他发展经济拿来的吗?不,分明是他把老百姓所有的钱都搜刮来的!】
【光武帝刘秀:高祖皇帝说得对,若是朕能像乾隆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搜刮百姓,国库同样也能每年入账几千万两。】
【隋文帝杨坚:太可怕了,所谓的盛世竟然是通过卖官,通过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榨干老百姓所有银两的方式来实现的。】
【宋太祖赵匡胤:我滴乖乖,朕要是像这个乾隆一样搞的话,大宋的国库怕不是每年收入一亿两了?】
【明太祖朱元璋:现在知道什么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了吧?真正的华夏皇帝,哪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盘剥华夏老百姓的?】
【秦始皇嬴政:小朱说得对,异族皇帝确实是真不把华夏老百姓当人啊。】
【汉武帝刘彻:朕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为何这个乾隆皇帝会被入选败家子皇帝的行列,单单是将卖官作为常例这件事情,就是遗祸无穷啊!】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变得无比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