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四月初一日,正是草原鲜花盛开之际。去岁的冰雪消融后,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丰沛的水源,黄河解冻后,乌海的淖尔湿地已经开始蓄水,南方的飞鸟一群群落在此处安家。
天近正午时分,一群马队奔向黄河岸边。京师诸人,终于赶到了乌海城边。薛蟠嗷嗷喊着:“总算是到了!半个月路走出一个月来!可是累死我了!”
贾政也是怕了这路,真真是那些女儿家太过好奇,什么都要亲眼去看一趟才算罢休。就连黄河边的纤夫,也要捂着眼睛远远的看一会儿。
正在感慨之际,一队人马迎了上来。林如海又是丰神俊逸的样子,骑在马上喊他的名字:“存周兄!别来无恙乎?”
贾政赶紧下马,林如海跳下马背与他执手说道:“信使都跑了三回,兄才来到。可是被这一路美景迷了路?”
贾政指指那群已经惊呼起来的姑娘,摇摇头说道:“想不到我终是被小儿女所累。”
二人哈哈笑了起来,他乡逢故知,总是这样的心怀。
黛玉一身绛紫的骑袍,身后拖着披风,笑嘻嘻在马上看着坐车的四女说道:“真真是膏粱女儿,这都月余了,还不会骑马?”
史湘云不顾别人的惊讶,推开车门跳下来嚷道:“我早就说她肯定会骑马了。你们偏偏说她骑不得。看看,被打脸了不是。”
妙玉、迎春、英莲等也纵马过来,众女一片欢呼。身边早就没有外人了,性急的柳湘莲和薛蟠等人,看见有人来接,招呼一声就进城去。只留下这群女儿家在这草原上肆意而为。
迎春一一招呼过后,双眉隽彩的说道:“这里骑马就如江南行船一般,人人都要会得。虽说错过了路上,还有的是机会呢。惜春妹妹,来,姐姐带你一段。”
黛玉早把湘云拽上了马,妙玉也接上探春,唯独剩下了宝钗。众女哈哈笑起来,虽说不是故意,但都要个身子轻的才好同乘不是。
英莲憨憨的说道:“宝姑娘,来我这里吧,宁可慢着点也不敢摔了。”
宝钗无奈,只好提着衣襟上了马背,晃了两下紧紧的抱住英莲的腰身。偏赶着英莲是个诚实的,说了句好大,羞的宝钗差点掉下去。
一马双乘,慢悠悠转回城郭。湘云又是一阵叽里呱啦,黛玉抬起鞭子轻轻的给她一下:“少说几句吧,想问什么等着他回来再问不迟。”
湘云一愣:“李大哥不在城中?”
迎春和她们并头而行,对她言道:“你们也是巧了,去陕甘的也是今日回城,他去南边接了。咱们快点回去,正好能看见他们进城。很是热闹的!”双腿一夹马腹,哗啦啦跑了下去。
唯有英莲不急不忙的带着宝钗在后面小跑着:“宝姑娘,别小看了骑马。这里的妇人都说,多骑马的女子好生孩子。我就是胆小不敢跑,你不急的啊。”
宝钗还能说什么,看看跟在身后车里,目瞪口呆的大小丫鬟们,叹口气说道:“入乡随俗吧。”
乌海南城门,一阵号炮响起后,呜呜的号角声响彻云霄。孙伯雅和陆竹山苦战四个月,终于得胜回城。李想在城门处竖起郡守大旗,贾瑞哭哭啼啼的见了贾政:“二老爷,瑞儿真是知错了。这几次三番的下来,才知道吾家祖辈的不易。再不敢如以往那般了。”
孙伯雅任由李想牵着缰绳,满脸惭愧:“你我同时出兵,不到一个月你就阵斩一位旗主,剿灭四千余兵。我却劳师三月有余,也只落得个驱散而已。”
陆竹山替他辩解几句:“孙大人不必如此,你能把咱们兄弟一个不少的带回来,就足以让我家大人感恩戴德了。”
李想给了陆竹山一个赞许的眼神:“老陆这话就是我想说的。人生地不熟的跑了去,说是帮着剿匪,地方上却以为你们来抢功。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就是大功一件。抓了多少俘虏?”
孙伯雅苦笑一声不言语,陆竹山可是开心的不行:“抓没抓多少,可让老陆买了不少。一路上哭哭啼啼的吵得慌,吃饱了才知道好日子要来了啊。”
忽然一阵骚乱,一阵铜锣过后,两顶旗罗伞盖上了城头,两位天仙似的女娃在伞下现了真容,引得众人高呼。
李想使劲挥挥手,引着众人进了城。自有后面被买来的“俘虏”不知底细,纷纷问着情况。听说是郡主和县主特意迎接大军回城的,与有荣焉的挺挺胸,使劲昂着脖子进了城。还都坚称自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