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镇江有一南山,山上有一招隐寺。原是南朝戴颙私宅,其女在父亲故去后,矢志不嫁,破家为寺,才有了招隐寺的由来。
王希听着李想娓娓道来,不禁感叹:“原来读书还真是有用啊。怪不得人家常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你和我都是第一次来,可是你都清楚它的来历了。”
两个人作伴登山,山下诸人开始停车驻寨,今晚要夜宿南山。
李想哈哈一笑:“书这种东西,不能不读又不能尽读。我来此山是寻宝的。”
王希拉着他衣襟说道:“走慢点!你说寻宝?这山上不是寺就是观,有什么宝贝?”
李想扶着他靠在一块大青石上休息,指指前面的牌坊,上面刻着楹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
说道:“这里曾有三位大贤留名,第一个就是戴颙戴仲若,就是这对子上的戴公。他有《广陵》乐谱流传世间,我来看看能不能寻到一本做礼物。”
王希喘着气问道:“送谁去?”
“我师妹,虽然只有四岁,可是琴棋书画已经有些模样了。路过此山,自然要给她找个琴谱。”
“四岁的孩子就要学这么多了?那我这算什么?”王希不禁气恼起来。
李想把他拽起来继续前行:“什么时候读书都不晚,你又不去当才子,又不用考功名。读懂了书就好。有些读书人一辈子也未必明白书里写的是什么,有的人呢,不读书可是却懂得很多。”
王希指指他:“你呢?读书为什么?如你师父一样为官?”
李想瞅瞅四下里无人,悄悄在他耳边说道:“我读书是为了能活在当下。平时我都不敢说,怕被老师他们骂。”
王希低着个头,也不说话,任凭李想带着他游览山色。
这招隐山里,还有两位李想未来得及的说,一位是赫赫有名昭明太子萧维摩,曾在此隐居;还有一位是书画大家米南宫,也是在此隐居四十余年。
天色渐晚,李想这才带着贪看山景的王希回到车停处。
车厢被卸了下来,首尾相连,十几个帐篷搭起来,围在中间。几处篝火上烧水煮饭,打理的井井有条。
四周围慢慢聚集了错过宿头的旅人,人马喧嘶,分外热闹。
李想因为求到了书谱,也是兴致颇高,正在一处火堆那里烤肉,王希四处转了一圈回到他身边,期期艾艾的想说些什么。直到李想烤熟一只鸡翅递给他,这才实在忍不住拉着他躲到无人处说道:“我要如厕,天黑我怕。”
李想刮刮他的鼻子,嘿嘿直笑,被他用手拍开:“你别笑。”
领着他直奔一辆车上,进去之后,把座椅掀开,一个恭桶就在下面。
“你把门反插上,拉好窗帘。我在外面等你。”
“那你离远点。”
李想对着鼻子挥挥手:“谁愿意闻你的臭味呀!”
“滚!”王希快崩溃了!
林府家丁和贾家的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林之孝喝口热汤说道:“我也是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了,可是这次出来看见的东西,还真真儿都是第一遭。”
林府的人自豪的说道:“别说您了,我家老爷那可是上过金銮殿的探花,可是回到家里看见会冲水的恭桶,也是一头雾水。”
林之孝差一点把汤吐出来:“你这小子,没看见我在喝汤吗。浑说什么话。”
正在热闹时,贾府的一个半老车夫走了过来:“你们李哥儿呢?我找他有事儿。”
林府的车夫指给他看:“在那边带着那小公子玩耍呢。”
那车夫几个大步走过去,一抱拳:“李哥儿,我有事儿找你。”
李想打量一下这位,满脸的胡子拉碴,身材长大。虽然年纪有了春秋,可是腰板还未塌,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家,有话请讲。”
“你信我不信?”
“那要看什么事儿?”
“今晚要出事。”老汉压低声音说道:“有几个官差在人群之中,悄悄的哨探。聚在这里的人群里,恐怕有贼。”
李想哈哈大笑起来:“来来来,我车里还有好酒,我请你喝个痛快。”一把拉住老车夫的手,走向车厢。
老车夫神色一动,满脸的赞赏之意。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要扔啊。这位十二岁的小公子,临危而不乱,处事有条有理。再看看自家府上的那位爷...不提也罢!
进了一处空车,李想正色问道:“指给我看,您是如何判断的他们。”
老车夫掀开车帘一角,挨个指给李想去看,并说道:“这些小子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我去。”
李想仔细一打量,果然那几人隐隐的将人群围在当中,彼此之间也不说话,只远远的盯着。
“是敌是友?还有,您能找出他们要寻得人吗?”
“这个...我转了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