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被送到北魏帝国“进修”,其实就是变相的充当“人质”。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当年尚书李冲(冯太后的情人,兼元宏的股肱之臣)负责遴选中高级军官,杨大眼前往求职,但由于其身形并不魁梧,李冲没有重视他。于是杨大眼毛遂自荐说:“尚书大人不了解我,请允许我展示一项技能!”于是就拿出一根三丈长的绳索系在发髻上,然后奔跑起来,只见杨大眼脑后的绳子笔直如剑,连奔驰的骏马都追赶不上,旁观者无不惊叹。李冲叹道:“将军你这是千年一出的超群人才啊!”于是当场录用了杨大眼。当然,杨大眼的崛起可不只是“跑的快”这么简单,之后杨大眼跟随皇帝元宏四处征战,凭借铁血的军功一步步在军中成长,最终和奚康生一样,成为了王肃“豫州兵团”的得力干将。
而奚康生和杨大眼率领的这支精锐骑兵如此风尘仆仆的赶路所为何事呢?原来,萧齐帝国镇守寿阳的豫州刺史裴叔业竟然在不久前,遣使北魏帝国皇帝元恪,送上人质,要求投降。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在公元500年一开春就跟元恪撞了个满怀,元恪当然欣喜若狂,立即加封自己的六叔元勰为骠骑大将军、加封王肃为车骑将军,一起统领步、骑兵十万人,前往寿阳。而奚康生和杨大眼则率领三千精锐羽林军做为先锋,先行赶往寿阳受降。
裴叔业为何要投降北魏,献出寿阳呢?其实我们在“生死时速”的篇章已经告诉了大家答案:南齐皇帝萧宝卷肆无忌惮的杀戮,已经使得南齐朝廷内外大臣人人自危,不知啥时就命丧黄泉。尤其是原雍州刺史曹虎、江州刺史陈显达的先后被杀,逼得裴叔业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走上了反叛之路。
史书记载,还是在陈显达围攻皇城之时,裴叔业就未雨绸缪,三管齐下,为自己积极寻找保命之道:
第一、裴叔业派出自己的参谋长(司马)李元护率领一哨人马赶往建康,名为扫除叛逆,实为骑墙观望,李元护率领豫州兵马在建康城外围游荡,并未参加中央军和江州军的战斗。最后陈显达败亡,李元护就率兵返回了寿阳。这种拥兵自重的军阀心态,和当年的薛安都如出一辙(参见“猪王的馈赠”)。
第二、与此同时,裴叔业派出使节前往雍州刺史萧衍处问计。给萧衍传话道:“天下大事明显可知,我等恐怕再没有保存自己的道理了。与其被皇帝诛杀,不如投降北魏,这样不仅封官赏爵,还可以做HN公。”萧衍则反对道:“朝廷小人当道岂能长远,反复思量,还是送人质到中央,以换得他们的安心。如果投降北魏,他们肯定会把你安排到北方一个州去当刺史,如何做的了HN公?到那时想再回到南方就势比登天了。”其实此时的萧衍早就起了谋反登顶之心,他反对裴叔业投降北魏当然也是出于自己的考量,此乃后话。
第三、同时,裴叔业写信给北魏豫州刺史薛真度(薛安都族弟,原豫州刺史王肃已经被调往中央做尚书令,参见“急流勇退”),询问他可否投奔北魏。薛真度一面飞马报与朝廷这一时局变化,一面力劝裴叔业早点投降过来,并说道:“如果等到事情紧迫才来投降,那么功劳也就小了,封赏也就薄了。”
在众多信息和建议的“轰炸”下,平衡再三,裴叔业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北魏。可是裴叔业和北魏军曾在涡阳恶战,还把魏军战死的士兵堆成“京观”来炫耀武力,那“梁子”结得不是一般的大(参见“围魏救赵”);还有当年就是由于裴叔业和黄瑶起的出卖,“小诸葛”王肃被一家灭门,只身逃亡到了北魏,黄瑶起已经被王肃活剐吃掉了(参见“一败再败”),裴叔业难道心里不掂量掂量?这次受降能够一帆风顺吗?裴叔业结局如何?我们下回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