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头上呢?几千年上万年没有改变的人性,又怎能在短短十几年、几十年的人群中产生突变呢?
从这个角度看,“好人”和“坏人”,“善人”和“恶人”,“伟人”和“俗人”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一遇合适的土壤、空气和水,类似“纳粹主义”的血腥杀戮又会重现人间,因为“人类”就是这样一个物种,不会借鉴历史,只会追逐利益。
又扯远了,我们再把目光拉回到北魏南齐的这场大战上来。放下王肃如何报父仇不表,我们再继续看南北两大帝国在西线战场的拼杀。
就在南齐汉北五郡崩溃的同时,南齐明帝萧鸾派出的增援大军在崔慧景、萧衍等人的率领下才姗姗来迟,抵达了襄阳前线,而此时“五郡陷落”的噩耗无疑给他们当头一瓢凉水。但到底前线状况如何,作为指挥官的崔慧景心里也没底,于是他亲自带领萧衍、刘山阳、傅法宪等将领率领五千精锐前进至樊城以北的邓城,估计是想视察一下前线形势。没想到他们刚到邓城,北魏数万骑兵从天而降,突然杀到,崔慧景等人想撤退已然来不及了,只好登城固守。
此时情形危险到了极点,南齐前线总指挥和一众高级将领居然只带领一支轻兵就和魏军主力碰面了,而且只有一个弹丸小城邓城可以防守。史书记载当时崔慧景率领这支部队只在早晨吃了一顿饭,仓促间和北魏主力迎面撞上,一众军兵在饥饿恐惧面前一个个面无人色。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崔慧景战死邓城,对于南齐整个西线战场无疑是个毁灭性的结果。而此时的萧衍倒是显示了一员勇将的本色,他建议南齐军趁魏军立足未稳出城攻击,但崔慧景否决了他的提议,说到:“魏军从来不会在夜间围城,等到天黑,自然会回军。”
老实讲,按当时情形,如果采纳萧衍的建议,南齐军在食不果腹的状态下,放弃坚城,用步兵军阵在野外和魏军铁骑对抗,实在是九死一生,不过一旦获胜,一是能提振士气,二是可以威慑住突前的魏军,使他们摸不透南齐军虚实,从而不敢贸然围城,很有可能先行退兵,打探好进一步情况再做打算,如此这般,就可以给崔慧景他们留下从容撤退的时间和空间。
而崔慧景的判断似乎是更接近常识的稳妥之举,熟悉这个连载的读者可能会联想到当年北魏世祖拓跋焘南征刘宋帝国时曾经狂妄的对守城宋军说:“……你们南朝的步兵根本不是我们北方骑兵的对手,我们白天围城揍你们,晚上则撤退到100里以外安营扎寨,你们不是喜欢搞夜袭这种偷偷摸摸的玩意吗,可你们走100里,天就亮了,如何夜袭?第二天我就回来继续揍你们……”
由此可见崔慧景所言不虚,魏军这个战术在攻击之余,还可以在夜晚从容补给和休整,充分发挥了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确实是克制南方步兵的一个相当高明的战术。所以崔慧景的思路就是:我们隐忍不发,魏军不知虚实,自然夜晚会退去,我们正好从容撤退;如果我们白天贸然出击不能得手,反而暴露虚实,到时再言撤退,岂不是难上加难?
不过棋局永远不是一个人再下,崔慧景算计的再好,也要看魏军指挥官如何出牌。崔慧景等人命悬一线,是否能逃出生天?我们下回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