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啊!”可能是目睹了这几日杨播的勇武,南齐军竟无一人上前接战,眼巴巴地望着杨播这三百精锐北渡淮河,扬长而去……这气势和“温泉关三百勇士”也有得一拼啊!
不过,不是所有的魏军都有杨播的勇武和运气。钟离城附近的淮河中央,有一块被河水冲击出来的沙洲小岛,时人唤作“邵阳洲”,上面还驻扎着一万魏军,当皇帝元宏率领军主力北撤淮河之时,这支魏军却没有及时撤回,被南齐水军彻底封锁在岛上。
见北归无望,北魏驻岛守军向南齐军请求用五百匹战马换一条北返之路,齐军将领张欣泰对主帅崔慧景说:“孙子兵法曰归师勿遏,敌人已陷入死地,战胜他们,不算威风,要是不幸战败,则前功尽弃,不如放他们一条生路。”崔慧景同意了,于是北魏这支驻岛军队也得以安全返回……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以前战无不胜的北魏大军为何如此狼狈?虽然杨播确实勇武,但难掩北魏军被迫回撤的窘态,而邵阳洲“以马换命”也让骄傲的魏军颜面无存!皇帝元宏的南征是如何折戟沉沙,铩羽而归的呢?我们还要从几个月前的那个冬天说起。
上一章我们说到北魏帝国皇帝元宏力排众议,在南齐帝国雍州刺史曹虎并不确定投降献城的前提下,依然一意孤行地发动了对南齐帝国的全面侵略战争。
在公元月初,元宏就先行派出4路大军分别从东、中、西路以及支线南下(参考“新隆中对”)。12月11日,皇帝元宏则御驾亲征,亲帅后续大军从洛阳出发,号称三十万,作为各路前锋军马的后援。29日,元宏向南征各路大军下令,对于战争中掳掠的南齐老百姓和财物,一律放还,违令者斩首。元宏在残酷的战争中能下达如此命令,确为“仁义之师”,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下,真是难能可贵!不过,此项命令一出,无疑会束缚住前线军兵的手脚,对于军事上来讲却有百害而无一利。
看过前面连载的朋友可能对于北魏帝国的“怀柔政策”并不陌生,当年镇南大将军尉元南下接收徐州后,就建议朝廷采取“怀柔政策”,安抚难民。我也用相当篇幅陈述了这样做的好处。现如今,从表面上看,元宏此时下达如此命令,和尉元当年做法一致,但其实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尉元当年的“怀柔政策”是在已经控制了徐州地区后的安民政策,因为徐州已经并入帝国,州境内的居民如能善加安抚,就能尽快恢复生产,为帝国所用;但元宏此时的“怀柔政策”,却是不分敌我的“一刀切”,从军事角度讲,对于双方争夺之地以及南朝控制区的居民采取“怀柔政策”,北魏野战军就不能掳掠,进行就地补给,因粮于敌。这样做,无疑会增加自身作战时的负担,以及后勤补给的难度,其战术效果比起拓跋焘当年血洗长江北岸的政策当然差距巨大。
当然,元宏此时应该是志得意满,对于攻击目标地区,这个有着“完美理想主义”的帝王可能理所应当的觉得这些地区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所以禁止官兵“糟蹋”自己的财产子民,也能够理解。
可惜元宏的仁义大度却没给他带来好运气,此时前方战场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曹虎业已确定为诈降”。可此时帝国军事机器已经开动,曹虎是否投降已经影响不到元宏继续征伐的决心了。
元宏的南征又将怎样发展,我们下回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