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这是怎么了,是见不得一个良善人家过上好日子吗?因为好景不长,祸从天降,一八八四年二月二十六日,黎朝阳突发急病而亡。突然昏倒就再没醒来,临死连句话都没留下。
黎元洪当时在水师学堂,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人差点昏倒。想到自己的父亲,一生饱经磨难、含辛茹苦,为养家糊口两次从军。临终作为长子的他,不能守候在身旁,不由得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父亲的去世,使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黎元洪的肩上。而他每月只有四两瞻银,只能是想办法省之又省,尽可能多的拿回家中。为了做到这一点,每次假日回家,他都是步行。
四两银子,就算自己一文不花,全部拿回家也很难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还好这是个过惯了苦日子的家庭,吴敬君为别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所得,也能贴补家用。
人总得活下去,生活总得继续,车到山前总会有路。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值得安慰的是,一家人和衷共济,相敬相爱和相互体贴。不管多难,不管多困苦,黎元洪牢记的是,把父亲留给自己的生活担子担起来。
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是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一八八一年创办。
该学堂是一八八零年八月月十九日(清光绪六年七月十四日)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朝廷获批,于一八八一年八月(清光绪七年七月)正式建成的。
校址选择在天津城东八里、大直沽东北的东机器局之旁。创办期由吴赞诚奉旨就任天津水师学堂的总办,因其身体不佳,在学堂即将竣工时,李鸿章上奏推举吴仲翔接任天津水师学堂的总办。同年,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应李鸿章之招,自福建船政局调津任天津水师学堂任总教习。严复这一生也有很大污点,后曾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的“六君子”之一。
学堂创设伊始,拟定了详细而严格的章程,对招考条件、学习期限、待遇奖惩等均做了具体规定。
学堂开办一年后,学额未满,成效不很明显,招来的学生中也“少出色之才”。李鸿章将原定章程加以修改,告示于民。
改后的章程重点有两条:一是提高待遇,将原定“学生月给赡银改为月给四两”。这意味着一旦谁家有学生入选学堂,即便是几口之家其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二是加重奖赏,用李鸿章的话说“此间学生若果卓有成就,本大臣定当从优奏奖,破格录用”。
章程修改后,学堂面貌逐渐改观,欲入学者云集。学制为五年,主要是为给北洋水师培养海军人才,储备技术力量。学科主设驾驶和管轮两科,即轮船驾驶和轮机管理。
学堂有中外籍教习授课,英文是主科,开设的课程有地理、代数、几何、水学、热学、天文学、气候学、绘图、测量及枪炮操演、鱼.雷、机械仪器使用等。
每星期两天学习中文经籍,目的是“教之经俾明大义,课以文俾知论人,沦其灵明,即以培养其根本。”
课程修满后学生要上船实习,以期理论联系实际。
北洋水师学堂,是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学校。在此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不少人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有的成为后世名人。如现代女作家冰心之父谢葆璋、人们熟知的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当年也就读于天津水师学堂。当然,名气更大的还要属现在在此就读的黎元洪。
当时,除了水师学堂以外,天津还有陆军学堂,即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是当之无愧的首为北洋军的掌门人,这两个军事学堂都是他兴办,也是他一生的骄傲。
黎元洪这一生似乎注定和北洋系瓜葛不断,源头应该是这个学堂。
说起来,他也应当算是北洋前辈,正宗的北洋出身。
黎元洪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贫苦人家的子女,总是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刻苦和努力。黎元洪由于学习用心,人也聪明,各门学业也都名列前茅。
他最为突出的科目是轮机驾驶,对发动机的修理和保养,黎元洪格外有兴趣。别的同学有什么不懂的,都是和他讨教。对于基本上还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像军舰发动机这样的机器,还属于很尖端的科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