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木头和金属做得活动椅,人坐下去之前要把下面那块木板翻起来,等电影结束起身的时候,木板就重新翻了起来,让人们可以更方便的通过,这样也是为了节省空间。
能容纳数百人的电影院被挤得满满当当,大家都等待着电影的开始,没过多久,一束光打在荧幕上,电影正式开始了。
在天边,出现了一个人影,他渐渐走来,身后就是灰蒙蒙的天空,而脚下是厚重的黄土地,单只这个镜头,一股子悠远孤寂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陈凯歌和张艺谋这两个中国目前最有天分的电影人才华显露无疑。
晓霞也忍不住暗暗叫了声好,她拥有相当不错的艺术鉴赏力,第一眼就被吸引了,能拍出这样的镜头,这部电影肯定错不了。
这部小说在诞生之初的第一时间晓霞就看过了,她对故事的细节倒背如流,不过阅读小说和看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电影中的色彩给晓霞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张艺谋用黄色的土地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空间,将蓝色的天空推得极高,人物活动局促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极其卑微;在这单调沉寂的黄土地上,唯一有生机的色彩就是红色。
迎亲队伍的红,新娘的红棉袄,腰鼓与腰带的红,这种红仅仅是星星点点,在漫无边际的黄土地上是如此渺小,却又如此显眼,这似乎象征着那些卑微的人们从未停止反抗,他们反抗着压迫者,同样也反抗着这片土地酝酿的苦难。
这虽然是许多年前的故事,那时候孙玉厚、田福军这一辈人或许还只是个孩子,但晓霞依然从电影中得到了感动,不管什么时候,年轻人热烈追梦的故事,总是能打动人心,尤其她自己也是一个爱追梦的年轻姑娘。
电影结束了,晓霞许久才从电影中走出来,和沈隆走在大街上,俩人互相交流着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故事自然不用说,他们聊得是演员的表演,电影的色彩结构。
说着说着,晓霞渐渐变得沉默了,沈隆忍不住问道,“晓霞,怎么了?感觉自从看完电影之后,你就一直有心事?”
“少平,从电影一开始到现在,我想了很多东西,你说,翠巧还有我们这一辈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为什么过得这么苦?”晓霞有些迷茫。
“哦,我不是说你或者我,说实话你跟我现在的条件已经超过了这片黄土地上绝大多数人,但我们也能看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我们这样的条件,他们就像电影中的翠巧一样,拼命想要走出这片黄土地,却得不到机会。”
晓霞有些激动,“之前我跟你去了美国,见识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然后重新回到黄原,两相对比之下,我觉得我们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她回头过来看着沈隆,“少平,你说我们能看到追上美国的那一天么?”
看来晓霞的迷茫不仅是因为这部电影,更因为那趟美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