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大,又刚成亲,实在是走不开啊。”沈隆回答道,郭松龄也表示理解,如今大多是长子在家中守家,其余孩子在外面闯荡,类似他说的这种情况很多。
说完自己沈隆又问起了郭松龄的家庭,郭家是明末戍边迁徙到关东的,祖籍山西汾阳,族谱可以上溯到汾阳王郭子仪,郭松龄父亲是私塾先生,从小教他读书,在省城求学时候又接触了一些西学,故而有了今日的学识。
“俺们是从山东闯关东来东北的,这才刚来奉天,还不知道小学堂里是啥情况,茂宸可否说说看?”沈隆问起了小学堂的情况。
“学堂是赵将军筹划开办的,今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拟《陆军小学堂章程》,开始在全国各省设立陆军小学堂,赵将军也是响应朝廷号召……”郭松龄说起小学堂的缘由来,接着又说起了学校的教职人员和学习内容。
“学堂仿效洋人的练兵之法,请了不少留洋回来的教员任职,我听说东京振武学堂毕业的方声涛先生可能会从云南讲武堂来奉天教学……”
方声涛这个名字引起了沈隆的注意,根据郭松龄的传记,他正是受了方声涛的影响才接触到革命思想的,“既然是东京振武学堂别的,肯定有真本事,传武,日后方先生来了学堂,你可要好好向方先生学习才是。”
东京振武学堂倒是帮民国培养了不少人才,除了大名鼎鼎的常凯申,还有蔡锷、何应钦、阎锡山、唐继尧、李烈钧、程潜等等。
方声涛也不是无名之辈,日后曾经当过李烈钧手下的旅长,粤滇军的市长,广州卫戍司令,孙文的参谋长等要职;如今他在云南讲武堂教书,手下可是有个相当了不得的学生,要是传武能在他名下读书,日后岂不是就成了那位元帅的同门师弟?
等待考试的这几天,沈隆除了督促传武复习,就是和郭松龄聊天,几天下来,郭松龄对沈隆可谓是佩服不已。
考试结果揭晓,郭松龄高分通过,朱传武成绩比不上郭松龄,不过也达到了录取线,得以顺利进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就读。
事情已经办好了,沈隆给传武留了笔钱,让他不用担心花销,缺钱了就写信给自己说,自己会让马帮给他稍钱过来,在和传武、郭松龄喝了顿酒,沈隆就准备回去了。
回去的当天,传武和郭松龄一路把沈隆送到城外,郭松龄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传文呐,这几天听你讲解东北形势,可谓是拨云见日,让我大长见识,如果不是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恨不得跟你回三江口,好多听你说些东西。”
“等学堂放假了,我就和传武兄弟一起去三江口继续向你请教,你可不要嫌弃啊。”郭松龄都想找上门了。
“那当然是求之不得,传武性子有些躁,日后在学堂就指望茂宸你多多照看了!”沈隆将朱传武托付给了郭松龄,日后的副官就这样成了郭松龄的同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