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七章 西风劲(上)
天空中黑云密布,虽然已经是卯时,但依然伸手不见五指。
承天门前高悬着八具大灯笼,因国丧未阙,故而都用白布蒙着,光线惨淡,照在宫门前候朝的官员身上,映照出一张张阴沉甚或惊恐的面孔。气氛极为沉重,与平时进入承天门前,众官员说笑打诨的热闹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沉默的人群稍有骚动,官员们循声望去,便见两盏灯笼的引导下,大学士们一起从内阁方向走过来,显然阁老们一夜未眠,研究对策来着。
百官张望着,想从阁老们的脸上看出点讯息来……走在最前面的一矮一高,是首辅徐阶和次辅高拱,徐阁老依然是古井无波,谁也别想看出什么,但从高阁老铁青的面色中,就能猜到,局势似乎比想象的还要糟。
阁老们总是卡着时间到,刚在朝班站定后,鼓楼上响起了钟声,承天门缓缓打开。百官无声的列队,鱼贯而入……
金殿上,隆庆皇帝竟早就等在那里了,虽然贪图安逸,尤其不喜欢早起,但接连传来的报警声,让年轻的皇帝彻夜失眠,第一次迫不及待的要见到他的大臣。
当百官山呼万岁,皇帝感到了一些安全感,但在鸿胪寺宣谕官的声音中,很快又消失不见,宣谕官先宣读了宣大总督王之诰的秘奏:‘臣侦得虏酋俺答,率铁骑八万,已自晋中绕过大同,诚恐京师震动,请以便宜应援,或径趋居庸关增守。’
又宣读了蓟辽总督曹邦辅的急奏:‘鞑靼土蛮部骑兵三万余众,已沿朝河川进至古北口,蓟镇告急!’
隆庆虽然对政事心不在焉,但大明天子守国门,他当然知道大同和蓟镇,乃是京城的东西门户,如今东大门已经被穿越,西大门也岌岌可危,已成包夹之势,显然蒙古人这次前来,是大有所图的。
于是,隆庆皇帝登极后,第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诞生了。宣谕官接过太监递上的一道上谕,高声宣读起来:‘边将畏敌怯战,兵部麻木不仁,致使鞑虏长驱直入,竟欲撼我帝京,朕心甚忧,尔等众臣岂不愧哉?’
听到皇帝的责难,徐阶从锦墩上站起来,率领百官叩首请罪。
“磕头有什么用,都起来吧。”隆庆也不知是生气,还是中气不足,声音都发颤道:“赶紧合计个对策吧,别真等着人家兵临城下。”
徐阶扶着锦墩起身,恭声安慰皇帝道:“陛下息怒,鞑虏虽然来势汹涌,但朝廷也做足了功课,必不会重演‘庚戍之变’的惨剧……”说着看看斜对面的杨博道:“还是请兵部,为皇上分说吧。”
虽然情况已经十分紧急,但从兵部尚书杨博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惊慌,他这辈子见过的风浪太多了,在任何时候下,都能保持冷静,便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自去岁老臣接手京城防务以来,一直在力图转变京城的防御战略,即从原来的居重驭轻,固守北京城,转向以整个京畿地区的防御为重点。为达到这一目的,微臣不断抽调外卫旗军轮班京师操练,并修造了一系列遥相呼应的军事设施,现在京营官兵已完成动员,各地勤王之兵业已陆续到位,已然构建起一个外围的防御体系,虽不是天衣无缝,但在攻破我外围军镇前,蒙古人是不敢擅越雷池,觊觎京城的。”
听了杨博的话,隆庆心下大定,龙颜大悦道:“怪不得父皇要把京畿防务交给大司马,您是我大明的定海神针啊!”
听了皇帝的称赞,杨博淡淡一笑,道:“但京畿防御构筑时日尚短,且经费一直捉襟见肘,尤其缺乏机动兵力,所以……拱卫京都尚可,但退敌就无能为力了。”老头很有自知之明,他手下只有不到一万骑兵,其余都是步兵,以步兵对骑兵,守城可以,但野战机动皆无可奈何,所以早把丑话说在前头,以免将来有人参奏自己‘望敌生畏、不敢出战’之类。
“朝廷养兵,不是光用来守卫京城的,”高拱一听,不乐意了,出列道:“若十万大军不敢出城,坐视百姓惨遭涂炭,那天子守国门,还有什么意义呢?”
一番话说得杨博有些脸红,哼一声道:“非吾不愿保民,实乃力有不逮,现实如此,徒呼奈何?若高阁老觉着谁能做到这点,我愿让贤。”
“不要争论了……”见两人要争个面红耳赤,徐阶出声打断道:“还是请皇上圣裁吧。”
“元翁……”隆庆心说,我能裁得了什么呀?便望向徐阶道:“您意下如何?”
“老臣的意思是,先把京畿防御做好,立于不败之地。”徐阶沉声道:“再命王之诰、曹邦辅火速调集兵力,尽快将两路鞑虏驱逐出境。”
“善策。那就交给内阁统筹了。”隆庆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道:“诸位爱卿也要群策群力,做好后援工作。”心情一放松,阵阵倦意袭来,皇帝心说,得赶紧回去补个觉……
“遵旨……”众官员一起领命。
其实大朝会的作用,最多就是做一下动员,鼓舞鼓舞士气,又因为人多嘴杂,几乎不涉及任何细节性的东西;在散朝之后,内阁还要开小会,那才是真正敲定策略、布置任务的场合。
这次内阁会议,除了四位阁老、九卿,还有英国公张溶、东宁侯焦英等掌军的勋贵,以及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职方司主事、兵科、户科科长等相关官员列席参加,正好把文渊阁正堂的两排椅子坐满。
会议的保密等级是最高,大厅四周,院子里,大门外,站满了全神戒备的锦衣卫,连苍蝇也休想飞进去。这个等级的会议,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所以不会像朝会上那样遮遮掩掩,报喜不报忧,所以徐阶上来就定了调子道:“这次俺答入侵的规模之大,实乃近年罕见,而且策略明显转变,不再直奔京城,而是往山西、天津等各处侵掠,深入我国境之深,实属罕见。”
在座众人顿时发出嗡嗡声,方才朝会上说,两路鞑子都奔京城而来,可现在徐阁老又说,他们没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安静。”高拱咳嗽一声道:“内阁这样说,一来是为了安定人心,二来是为了便于动员,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实情。”这话说得,其实一点也不荒谬……北京城是大明最坚固的城池,有最完善的防御体系,最充足的兵员物资。加之蒙古人不善攻城,所以听到他们朝北京逼近,大家心里虽然紧张,但并不会惊慌失措。而想要最大限度的调动人力物力,没有比京城面临攻击,更加得力的理由了。
“诸位,所以这次会议的重点,”徐阶道:“不是京城防御,而是如何退敌。”说着叹口气道:“俺答已经屠了石州城,土蛮也把滦河水给染红了……”他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坚决:“无论用何种方法,必须让他们停下来,这就是内阁的要求!”
“我的态度没变化,”杨博先开口道:“京师乃是国之首脑,关乎社稷之存亡,故务必谨慎行事,万不可轻举妄动。”顿一顿道:“况鞑虏为抢掠而来,掠足以后,自然不战而退。在我军无力应战的情况下,此乃今次御敌之战略要领,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