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话,越发肯定与昨晚发生的事有关。
王淑妃轻声道:“好孩子,你只管跟嬷嬷去,泡了香汤,换身得体的衣服,去吧。”
陈湘如垂首,静默地跟嬷嬷离去。
王淑妃叹了一声,道:“模样倒是极好的,那额头和眼睛跟皇上一般无二,我瞧着定是真的。你把罗太妃请过来,她是太上皇跟前的人,这事儿也得请她拿主意。”
周氏道:“母妃,儿媳早前就派人去过了。”
“她是长辈,我得亲自到寿宁宫请人,你在这边好好盯着,代我瞧瞧,这事儿马虎不得。”
周氏又应承一声。
陈湘如褪了衣衫,有嬷嬷和宫娥服侍,正泡着,便有周氏也进了偏殿,那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她左肩胛上那枚胎记看,周氏勾唇笑了一下,与嬷嬷道:“照规矩办吧。”
嬷嬷应声,便有宫娥捧了点宫砂的物件来。这点宫砂,倒与有人拿着鞭子、剪刀的验身要容易接受。陈湘如忆起几次被人牙子转卖,至今想来也觉得耻辱,感觉所有的尊严都被赤\裸\裸地践踏,可她却不能与那些讲什么道理,只能如一个死尸般地听人摆布。
大半个时辰后,陈湘如换了身橙黄色的宫装,又梳了高贵的发式,又来了一个比王淑妃稍年长的妇人,嬷嬷道:“小姐,把那胎记给罗太妃瞧瞧。”
陈湘如见周围都是女子,这才松了衣襟,露出左肩胛下那枚胎记。
雪白的肌肤上一点红,宛如严冬腊月雪野上盛开的梅花,刺目诱人。
罗太妃左看右瞧,只觉得那胎记又熟悉又好看,却依旧反复细瞧着,“太上皇身上的胎记便是红色的。”
总不能说陈湘如许是太上皇的血脉。
这事来不得半点马虎,王淑妃问:“小姐的出生地在何处?”
陈湘如答:“江南临安府。”
“今岁多大?”
“九月初二就满十八了。”
罗太妃又问:“你生母姓氏?”“她是做什么的?”“你知道你父亲的姓氏名讳么?”
陈湘如一一如实答了,“我生母姓陈。”“是秦淮琴师。”
蓦地忆起每年三月烟雨朦胧时,陈银欢就会如约赶到西子湖畔的凉亭里,在那儿一呆就是一天,她在等一个人,一个多年来从未出现过的男子,他曾许诺陈银欢,说有朝一日会回去带她们母女离开那个是非地,给她们母女一个安稳歇身处,可直至陈银欢离逝,那个男人都未出现过。
“小时候,听我亲娘提过,说我父亲姓孟,名讳上修下远。”
罗太妃与王淑妃花容失色,孟修远,孟公乃是程邦早年的封号,修远不正是程邦的小字么,他居然会化名孟修远在外头惹下一段风流债。
世人知晓程邦小字的人不多,但罗太妃与王淑妃知道,是她们在程邦身边数十年,但外间都称程邦为孟公。
陈湘如又说了陈银欢等孟修远的事,陈湘如低垂着头,神色里掠过一丝悲伤,“我娘一生都在等他,她临终时告诉我说,若是有朝一日我能见到他,让我代她问她一句话。”
王淑妃听了陈银欢的事,同为女子,心下一软,颇有些动容,一侧的周氏更是含着泪,问道:“她让你带什么话?”
陈湘如眼里含着泪,她同情陈银欢,更多的是一份敬重,“这话,陈氏只当面问他,请二位娘娘恕罪,我不能告诉你们。”
就算她是卑微的,但她也有自己的骄傲与珍爱。既然年幼的她答应了陈银欢,定要当面问那人,她定会做到。
罗太妃拉了王淑妃,两个人在一旁小声地嘀咕起来,又从陈湘如的容貌上评头论足一番。
陈湘如是美人,是难得一见的美人,而那额头、眉眼间又有那人的模样,再加上那枚胎记的佐证,她的身世之谜即将解开。
罗太妃笑道:“淑妃,你细心照料着她,且留她在你宫里住下。”
王淑妃欠身道:“有劳太妃了。”
罗太妃拉着陈湘如的手,满是温和地道:“别想太多,听说你近来染了风寒,好好瞧病吃药。”
“是。”陈湘如低应,这声音听到耳里就让人觉得舒服,“二位娘娘认识我亲生父亲?他是谁?”
罗太妃道:“会知道的,安心养病。”
又叮嘱了几句,罗太妃领了宫人离去,很快就回了寿宁宫见太上皇,斥了左右,说了陈湘如的事。
太上皇先是一惊,而后问道:“你可瞧清楚了?”
罗太妃道:“我和王淑妃,还有我身边的嬷嬷都瞧得真真的,这还能有假,那眼睛和额头可不与你和皇上一般模样,身上那胎记是红得像梅花,还有那形状,与太上皇身上的一样。”
可那姑娘说了,她的生父叫孟修远。
太上皇道:“皇儿这是怎么闹的,在外头生了个这么大的女儿竟也不知道,来人,去把皇上给请来。”r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