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在数学、科学上有天份,言语辩驳却不是他的长项。天启皇帝的长篇大论说得他哑口无言,只得怏怏而退。
现场群情激昂,却没人敢上。东林余孽是带枷留任,见天启皇帝脸色不善,为了自己满门老小的性命考虑,不敢上前捋虎须。而什么齐党、楚党的势力有所增长,却出于保留实力的目的,也不上前启奏。倒是阉党担心朱由诚初入朝堂即登上高位,根基不牢,兼之年少气盛,容易铸下大错,影响魏公公的地位,纷纷上前劝阻。
崔呈秀前段时间救灾有功,又是魏忠贤的爱将,他的官位像坐火箭一样上升,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他上前一步道:“皇上,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少年英雄,但后来不少人却泯然于众人矣,印证了《世说新语》中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句话。比如甘罗,他确实在十二岁时为秦国立下大功,可是后来呢,历史书上便没有记载了。这说明,他成为丞相后,就迅速蜕变成为一名风尘俗吏。而霍去病少不更事,未提防敌人的阴谋,饮用匈奴用尸体污染过的水,23岁就因病逝世。至于李存勖,众所周知,他任用伶官,结果身死国灭,留下千古骂名。”
天启皇帝确实没有想过这三位历史上著名的少年英雄的下场,闻言不由哑然。
崔呈秀接着说道:“记得我朝的张居正大人,年少成名,十三岁时参加乡试,湖广巡抚顾璘爱惜其才,却将其试卷黜落,原因是希望他多加磨砺,以成大器。三年后顾璘亲自将他录取为举人。如果没有顾璘的压制,也许大明多了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却少了一位救世济民的大明首辅。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不要让朱由诚入阁,以免耽误这位少年天才呀。”
内阁阁老黄立极启奏道:“皇上,臣也不同意朱由诚进入内阁。朱由诚是个少年,少年人行事果决,但急于求成,喜怒不定,行事不够周密、严谨。大明朝廷如同一架陈旧马车,要用中正平和的心态才能治理好,急于求成是要出乱子的。如果朱由诚进入内阁,必然会破坏现在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皇上,前段时间东林党之乱的余波未平,现在可乱不得呀。”
天启皇帝沉默不语,心中波澜起伏,知道黄立极说的有理,但又不好意思收回刚才的话。
朱由诚见状,急忙上前解围道:“我才不愿意进内阁呢。进了内阁,不论多大的年龄,都得称阁老。我才十四岁,不愿意当老头子。”
内阁的六位阁老不由尴尬异常,他们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正是朱由诚口中的老头子。
天启皇帝见朱由诚给他搭了个梯子,便顺势说道:“既然朱由诚不愿意进入内阁,那就别进内阁吧。不过这龙图阁大学士还是要当的,再兼管翰林院。”
内阁阁老施凤来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心中委曲异常,自己啥坏事也没干,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帝,怎么就撤掉自己的掌院学士了?
朝廷百官见阻挡了朱由诚入阁,自以为取得了重大胜利,对于朱由诚管不管翰林院,倒不是特别在意。万一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惹毛了天启皇帝,强行把朱由诚塞入内阁,那就麻烦了。
施凤来见大家都不说话,只好说道:“皇上,翰林院是大明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等重要职责。将翰林院交与他人,臣倒不是特别舍不得,不过最好找一个德高望众的大臣担任,要不然压不住那些心高气傲的翰林哪。”
天启皇帝说道:“施爱卿,朕没有将你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撤掉,翰林院将由你和朱爱卿共管。你负责整理历史资料,起草诏书,选拔皇室成员的侍读,挑选担任科举考官人员等翰林院日常业务,而朱爱卿只负责修书一项。至于位置嘛,龙图阁大学士负责皇家事务,是非常紧要的岗位,就在你这个东阁大学士之上吧。你要好好配合朱爱卿,让他顺利地把两院教科书编撰出来。”
百官联系早上天启皇帝参加两院的开学典礼,这才明白,皇上让朱由诚担任龙图阁大学士,目的就是方便他调动人手,编撰课本。至于能不能进内阁,皇上和朱由诚两人似乎也并不在意。
施凤来鼻子都快气歪了,被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压在头上,任他心胸再开阔也无法心平气和。他心道:“好好,我拿你没办法,让那些翰林去修理你吧。那些翰林闲得发慌,磨练了一张利嘴,必定让你含羞而退。”
(如果你觉得本书写得还好,请收藏,并投推荐票。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下章预告:第一百四十章接收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