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历德兴二年夏末,天气罕见地炎热干燥,向来潮湿多雨的帝都凤落城一连四十余天滴水未降,这在大渊历史上还是首次。
凤落城方圆百里没有能够提供百姓用水的大型河流,平日都依靠掘井汲水,在持续四十多天的干旱仍在肆虐时,那些给百姓带来生命之源的深井几近枯竭,帝都子民苦不堪言。
人心乱了,谣言便要四起,及至有人因缺水而死,继位才两年的皇帝温敬元已然背负无数指责。
“那芸妃虽没做过什么恶事,但皇上对她过于宠溺耽误朝政,这与先帝有何区别?再说了,当初皇贵妃一案始终悬而未解,其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说不定。”
“芸妃与连丞相同为青岳国人,但是二人并没有过多接触吧?听说上次皇上兴师动众查后宫,起因正是连丞相参了芸妃一道……”
“你怎么就知道连丞相不是故意的?别忘了那次最后倒台的是皇贵妃,芸妃反倒更得皇上宠幸,说来说去,最后得好的不还是他们青岳国吗?”
“唉,可怜了那些被贬出宫的娘娘们,都是有胆量又忠于我大渊的好女子,尤其是皇贵妃娘娘……”
隐蔽的小茶楼内,一群身着常服的朝臣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闹,冷不防有人不耐烦一声低喝,将混乱场面重新压回安静。
温墨峥有些头疼,脸色并不是太好,微微蹙起的眉头为年轻面庞平添三分成熟味道:“皇贵妃的事情已经过去,你们有什么抱怨记在心里就好,以后别再提起。今天请几位大人、将军过来是想询问下前朝状况——你们也知道,皇上说要规整律法,没有实职的皇子、王爷都不得再入朝听政,许多事情我没办法获知消息,只能私下询问诸位了。”
平坐的九位文官武将又一阵细碎低语,唯独定远王稍显沉默,思虑少顷才稳重开口:“规整律法的建议由户部尚书姜呈提出,而姜呈与左丞相关系一直很近,不排除左丞相借皇上之手压制殿下和二皇子的可能。现在帝都闹旱灾,昨日还有人上报说东衢大街几户百姓为抢水大打出手,皇上为此龙颜大怒,少不得又有官员被撤职查办。仔细看看,如今身居要职而未动的文臣武将,已有大半都投靠左丞相一派。”
“所以我才心急。”温墨峥叹了一声,“皇贵妃娘娘的案子我一直在查,可是从父皇到下级官员,几乎每查一处都要受到阻碍,可见连嵩势力之深,长此以往,前朝后宫岂不成了他连嵩和芸妃的天下?倘若他们能辅佐父皇从善治国也就罢了,眼下帝都大旱,父皇却耽于女色,许多事情都推给连嵩去办,这都快一个月了也没见半点举措,让百姓们怎么活?”
在场的十人都深受温墨峥信任,尽是些在朝上敢说敢做的耿直之士,同时也是昔日欲拥簇温墨峥上位的重臣,虽然定远王并不在后者之列,但温墨峥一直很尊敬这位万事以民为先的叔父,是而也不瞒着;作为回报,定远王时常会给他比其他人更深思熟虑的建议,这次也不例外。
“青莲山有六处清澈泉眼,水流终年不断,既然青莲宫已被君老板购置入手,殿下可先从青莲山引水暂解帝都百姓燃眉之急。至于前朝之事,有几位大人耿直进谏,想来皇上也不会做得太偏颇,殿下还是安下心追查皇贵妃娘娘的案子为好。”
无官无职的温墨峥于规矩上不该参与国事,温敬元让他查一些皇宫内外或轻或重的案子是额外放权,但若他主动插手其他事务那便是僭越干政了。老道精明如定远王再明白不过本分二字的重要性,故而有此提醒。
温墨峥对定远王向来信服,点点头不再说其他话,详细询问一番前朝状况后送走众人,回身险些与身后的定远王撞个正着。
“殿下借一步说话。”定远王低声将温墨峥请到一旁,花白胡须轻颤,“皇贵妃的事殿下可以继续追查,但不能放到明面上,否则必将惹祸上身。另外就是殿下的婚事,如果可以,殿下还是缓一缓吧,锦贵人那边得更谨慎些才行。”
温墨峥呼吸一滞,脸色明显不自然许多:“王爷怎么知道我要娶的人是锦意?”
“前朝后宫从来藏不住秘密,殿下以为掩饰得天衣无缝,实则早走漏了风声。”定远王语焉不详道,“锦贵人和殿下背后都有许多双眼睛盯着,能传到本王耳中的消息,自然早就进了别人心里,殿下若是心存侥幸一意孤行,于您和锦贵人都是极大危险。”
温墨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金屋藏娇”的事竟然有外人知道,心一慌,脸色不由煞白,像是上天要印证定远王的警告般,偏在这时有亲近的下人慌慌张张跑来报信。
“殿、殿下!几个皇宫侍卫闯进大宅,把唐、唐姑娘带走了!”
一刹,温墨峥如五雷轰顶,呆若木鸡。
唐锦意作为温墨峥即将迎娶过门的侧室被带走,这算是温墨峥的家事,定远王虽有担忧却不便过问,目送心急火燎的温墨峥匆忙离去后,摇摇头打算离开茶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